電視螢幕上正在播放著陳棋之前在曰本做的4臺教學手術。
一臺胃底摺疊術、一臺POEM術,一臺ESD術,一臺食管腫瘤摘除術。
這麼解釋吧,除了胃底摺疊術屬於改良型手術外,後面3臺手術全部都是原創手術,是別人聞所未聞的手術。
這4臺手術的發明以及成功,這就將胃腸病專科以往無解的難題一下子全部都解決了。
以前很多束手無冊的疾病也有了治癒的可能,這在胃腸病臨床醫學史上可是邁出了相當大的一步。
就比如“難治性食管反流病”,胃腸醫生除了抑制胃酸外就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因為內科治療其實是無效的。
最後要麼看著病人慢慢因為長期消耗死去,要麼就讓外科醫生切胃,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自殺式治療方案。
然後現在有了第三種治療方案,不但能保住胃不被切除,而且療效更好,多少病人因此受益?
再比如ESD手術的發明,這又幫助無數早癌患者及時清理病灶,使得病情不至於朝著不可挽回的地步發展。
現在一個輕輕鬆鬆的內鏡手術就可以解決大多數“早癌”,胃腸病專科領域等於又多了一個治療法寶。
這些,可都是救人啊。
會議室裡,WGO學會的40多名高層看到螢幕裡的內鏡手術,一個個都是捂著嘴,難以至信樣子。
“天吶,主刀醫生是怎麼想到在胃黏膜與肌層之間打隧道的?”
“對,挖,原來一個簡單的挖就可以解決早癌,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上帝啊,以後還要外科醫生幹嘛?咱們內科醫生要取代外科啦!”
甚至不少醫生已經忍不住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賁門部位的環形括約機居然還能這樣切斷,緩解肌肉緊張引起的梗阻,這個我們早就發現了,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解決,結果被人搶先了。”
“你還好,我這更慘,我現在就在做食管腫瘤的課題,結果人家華國醫生已經能透過內鏡治療了,可憐我這研究了2年的課題就報廢了,我帶的研究生要哭暈在廁所。”
“太慘了,兩三年時間白廢了,還得延遲畢業,要畢業還得尋找新課題。”
“如果我們也學會了這些手術,絕對可以揚名了。”
“看來這個理事不是靠關係,而是憑實力競選的呀。”
電視螢幕一關,格瑞斯教授笑呵呵地問道:
“怎麼樣,看完4臺教學手術影片,大家還覺得陳棋醫生沒資格當理事嗎?沒資格進消化鏡分會嗎?”
會場裡一片沉默。
消化內鏡分會,在陳棋所處的前世屬於獨立的醫學組織,但在1989年還屬於國際胃腸學會下的二級學會。
前面說過,任何醫學會的高層位置就那麼幾個,誰能拿到這個名額,誰就將搖身一變成為世界頂級醫生。
你在對病人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我是國際胃腸病學會的會長,跟說我是醫學會的普通成員,那效果和逼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能當上國際醫學會會長、副會長、理事的,那還不是技術大牛?
病人家屬自然知道什麼樣檔次的醫生出場費是多少,而且掏得是心甘情願。
然後藥企來跟你談合作,或者談代言,那都是醫學會高層才能享受的待遇,普通小醫生只能羨慕眼紅的份兒。
甚至賺外快,請你去講課或做教學手術,那費用都不一樣的。
想想陳棋重生前當天,一臺手術,明明是他一個小醫生做的,但人家家屬紅包給的就是旁邊的大教授。
小醫生算啥?工具人而己,人家衝的就是大教授的名氣來的。
所以說能當選成為各大醫學會的高層,這不但是對你醫生個人成績的肯定,是一種極高的榮譽,更是關係到醫生個人錢包的大事。
現在陳棋要上位,肯定要擠掉一個另外一個人。
這時候來自南韓的金浦澤教授提出了反對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