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以為陳棋要認輸,停止繼續手術的時候,突然陳棋將胃鏡停在了距離賁門處大約10cm的地方不動了。
“張教授,給我電刀。”
張偉忠回過神來:“噢好,電刀,電刀……”
蘭麗娟悄悄將一跟前端帶有電刀的管子遞給了張教授,沒辦法,張教授沒做過內鏡手術,對器材並不熟悉。
而且每個廠家的胃鏡管都不一樣,混在一個大盒子裡,不是熟練的人根本沒辦法一眼找到。
只見陳棋拿過電刀管,沿著胃鏡插入空槽,螢幕上大家可以清晰看到電刀露了出來,然後陳棋在食管黏膜上慢慢切割,直接開了一個小口子。
當,當,當~~~~
大家頭頂的問號越來越多,看不透這位陳醫生為什麼要在食管黏膜上開個小口子,但又不是穿透食管壁,問題是這樣你胃鏡還是沒辦法伸出食管外面去呀。
難道你能隔空取物不成?
陳棋則自顧自下命令:“給我注射針,準備好生理鹽水。”
張·好奇寶寶·偉忠實在忍不住問道:“陳院長,你為什麼要打這麼個口子?還有你要生理鹽水乾嘛?”
這同樣是所有醫生們共同的問題。
陳棋一邊操作,一邊繼續給大夥兒解釋,畢竟這是公開教學手術課,主要目的還是要讓人看懂。
“回答這個問題前,大家都回想一下管壁的解剖結構,一共分為幾層?”
陳棋這問題一問,如同老師問學生一般,瞬間大夥兒都安靜了,就連李校長、王院長這樣的大佬也一時手忙腳亂在努力回想。
內科的賈良才主任這時候坐在大禮堂裡,對著旁邊的外科幾個主任嘲笑道:
“噯噯,那誰,老金,老劉,老沈,來來來,你們來回答一下,不是一心要跟我們內科比一比嘛,現在院長在提問了,你們不要當縮頭烏龜呀。”
“靠,你知道了不起啊,你會背幾個解剖結構有趣死了,來來來,這個病人給你,你有沒有本事動刀子做手術,估計看到血流出來直接暈了吧?”
外科金培林主任這話一落,外科人群中暴發出一陣喝倒彩的聲音。
因為陳棋的一個提問,內外科醫生又互相懟上了,若大的大禮堂裡熱鬧得跟春節聯歡晚會一樣。
手術室裡,張教授這時候跟個實習生似的,老老實實在回答:
“正常的消化管壁般包括四層,有黏膜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以及漿膜層,管沒有漿膜層,但是有外膜,由些結締組織組成。同樣是四層結構吧。”
陳棋輕笑了一下:“果然是復旦的教授,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呀,這麼基礎的問題也隨口答上來了。”
這話一出,李校長、王院長、許主任、郭書紀、朱主任等一干大佬,有一個算一個,一個個都臉紅了。
這就是學術型專家和臨床型專家的最大區別,人家在動腦子,而不是一味的拿著刀子切切切蠻幹。
張教授這可是客場作戰,還是來學習的,趕緊謙虛幾句:
“哪裡哪裡,沒有陳院長的思維天馬行空。”
正式教學手術,陳棋也不方便過多商業吹棒,於是繼續之前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咳咳,我們部分醫生知道,食管黏膜下層是由疏鬆結締組織組成,你們仔細看我現在在做的步驟,就是往黏膜下層裡面注入生理鹽水,這樣可以讓黏膜下層隆起,和固有肌層分離開來。
然後我再用電刀伸進這個切口,將黏膜層下面的組織都切掉或者融掉,你們看,這是不是形成了一個“隧道孔”?相當於在管壁上打了個洞。
如果家喜歡看諜劇、懸疑劇,就是牆壁上有個夾層,可以藏銀、藏等等的那麼個地。
那麼這個隧道內就是管壁的個夾層,這樣創了個空間。我的胃鏡進這個夾層隧道後,胃鏡就可以順利來到賁括約肌的地。”
“噢~~~原來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