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孫兒情況如何?”
“醫生,我兒子手術成功了嗎?”
“醫生,醫生……”
陳棋將口罩摘了下來,臉上沒有了平時的輕鬆和笑臉:
“大家別急,聽我說,乳糜胸手術我已經做了結紮,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現在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肺部的腫瘤,之前病理室已經確實了,就是癌,而且是鱗癌。”
陳棋說到這裡,家屬們又哭成了一片。
“別哭別哭,聽我說過,不幸中的大幸,現在腫瘤還是比較原位的,並沒有遠處轉移,所以剛剛人民醫院的郭院長和外科朱主任親自給寶寶做了右肺下葉切除術,將這個惡性腫瘤給切除了。”
沉利芬一聽就是眼睛一亮,旁邊在嚎喪的家屬也止住了哭泣。
“陳院長,你的意思是,這個肺癌已經被切除了?那我兒子是不是沒事了?”
陳棋看著這個臉色臘黃,神情憔悴的孩子媽媽,心裡還是不忍,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
“手術是成功了,但這裡面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這麼小的寶寶,才2個月就得了肺癌,這是非常罕見的,國內外幾乎都沒有相關報告,所以我們得確定這癌細胞是怎麼來的。
是寶寶自己天生就有的?還是什麼途徑傳染的?或者是哪個細胞變異了?只有查清楚原因,我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治療,畢竟不同的癌細胞和分型,治療方案是完全不同的。”
家屬們聽愣了。
癌細胞是怎麼來的,這也是家屬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
1986年,環境汙染並不嚴重,各種科技與狠活還不流行。
天是藍的,水是清的,人心沒有那麼黑;
肉就是肉,蛋就是蛋,大米也不會拋光或者新增各種增白增香劑。
所以癌症在這個年代絕對是稀罕毛病,不像後世,一個小區裡就能湊出好幾桌癌症患者來。
陳棋這時候繼續解釋道:
“還有第二個問題,癌症是很容易復發的,誰也不知道幾年後身上哪個部位又長出了什麼腫瘤。所以只有我們知道了癌細胞的來源,提前干涉,主動預防,這樣才能避免寶寶將來再次得癌的可能性。”
孩子爺爺一拍大腿:“陳院長你說得對,得知道這癌症是怎麼來的!”
孩子奶奶喃喃自語:“會不會是咱們祖墳出了問題?要不要請菩薩去看看?”
孩子小叔急了:“媽,都什麼年代了,你還這麼迷信,一切要聽醫生的。”
沉利芬也不顧男女大妨了,一把抓住了陳棋的手,一邊跪了下來:
“陳院長,我知道你是國際雙理事,跟國內國外的專家都熟,求求你幫我們想想辦法,救救我兒子,嗚嗚嗚。”
陳棋一把攙扶住了沉利芬:
“沉老師你不要這樣,孩子爸爸是英雄,你不說我也會盡一切力的,你放心吧。”
旁邊圍觀的人群都是指指點點,不少老太太都在抹眼淚了。
小孩爺爺相對理智冷靜,這時候也表態了:“陳院長,你儘管治,錢的問題不要發愁,哪怕我家砸鍋賣鐵也要給我孫兒治病。”
陳棋心裡微微嘆了一口氣。
心想如果要明確病因,這個投入就大了,
比如四院缺乏相關檢查裝置,孩子得轉院吧?好傢伙,去首都或者滬市大醫院,哪怕是1986年,那也是花錢如流水。
如果國內搞不定,請國外的醫生,那這“勞務費”更是天價,根本不是一戶越中普通人家能承擔得起的。
別說房子賣了,就算把全家人都賣了也湊不夠呀。
看病難,看病貴,哪個時代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