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主任聽了點點頭:“我也覺得像肺結核。”
旁邊另一位內科主任董高顏也不確定地說道:
“你們看這陰影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兩頭大,中間細,看來像要融合一樣,這看起來的確像是1型肺結核呀。”
李春生一聽有支持者,一改之前的頹廢,馬上就來勁了:
“鬧鬧鬧,老邊和老董也是這麼認為的,是不是?我就說這個形狀有點類似於啞鈴狀,這多麼明顯的肺結核表現呀,我當了幾十年醫生,怎麼可能搞錯?”
黃瑛其實內心也覺得這個像肺結核,但做為領導總是要提下反對意見的。
“你們在痰液中找到結核分枝桿菌了嗎?”
李春生臉一紅:
“這個這個,暫時沒有找到,但是,痰液中沒抗酸桿菌,也不能就此否定肺結核診斷,畢竟那麼多肺結核患者,真正能在痰液中找到抗酸桿菌的只有20%左右的人。
咱們臨床上大部分人痰液中都找不到,因為他們的結核桿菌藏得比較深,不會透過支氣管排出來,所以我們找不到,也是有可能的。”
邊主任和董主任也是微微點頭,顯然是贊同這個觀點的。
肺結核在華國還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八十年代,每年都有300萬以上的新發肺結核病例,而且80%又集中在農村人身上。
結核病也是我國傳染病中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危害非常大。
肺結核其實也是一種肺炎,只不過肺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炎跟普通細菌引起的不大一樣。
普通細菌性肺炎都是急性的,一般病程也就12周,頂多23周,症狀是明顯的發熱、咳嗽、咳痰、胸痛等。
而肺結核往往是慢性的,可能有幾個月的咳嗽了,尤其是反覆發熱、長期發熱。
所以根據症狀和病程,再配合上x光片,還有最近病人還有點咯血了,痰中帶血,排除了肺癌、肺真菌感染、普通肺炎等,肺結核是沒跑了啊。
李春生診斷為是肺結核也沒有毛病。
陳棋站在一片,聽著幾位老主任的議論,總覺得不應該拿肺結核來解釋。
否則又怎麼解釋病人經過了大半個月抗結核治療,怎麼症狀一點沒有減輕,反而有加重的趨勢?
臨床診斷性用藥的思路沒錯,但你試了以後沒效果,其實反過來也可以證明這個“結核”診斷有問題,而不是繼續死磕肺結核。
聽到陳棋的質疑,李主任趕忙解釋道:
“這個病人3年裡面看過太多醫生了,吃了這個藥那個藥,估計身體裡面己經有了一定的抗體,可能是耐藥的肺結核也說不定呢?”
陳棋一聽,也有一定的道理,便點點頭不再說什麼。
如果換了別的病人,他肯定會拿出自己空間醫院裡的床邊便捷式ct,幫病人掃描一下,是什麼病也能快速明確。
但現在是金家人,反正表面功夫到了就行,能救則救,救不了也只能怪自己命苦,反正陳棋是不可能為金文耀冒險玩金手指的。
黃瑛聽到大家的思路已經統一了,便直接拍板了:
“既然大家的意見統一,那就繼續抗結核治療,跟病人家屬說清楚,另外,砸壞的東西肯定要賠的,不賠咱們不治了,愛咋咋滴。”
老太太一聽之前內科的診斷沒有錯誤,心裡有底了,口氣也硬了起來。
病房外面,金康勝一聽全院專家,尤其是陳棋這個院長都認為是肺結核,心裡也放下心來。
於是滿臉堆笑地對黃瑛說道:
“行,黃書紀,這事是我們的錯,我馬上和李主任道歉,砸壞多少東西我賠,我賠。”
金康勝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既然診斷明確了,那治療肯定也不會有大問題,只要孫子的病能好,什麼都好商量。
畢竟金文耀是他這一支唯的孫子,唯一的家族繼承人,地位非同一般。
抗結核治療繼續,甚至為了加大療效,防止耐藥菌株產生,李春生還加大了劑量。
好傢伙,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除了日常咯血外,抽血檢查,白細胞持續下降,肝腎功能各項指標卻是直線上升。
李春生每天查房,心是越來越虛,拿到化驗單後,心知這次徹底翻車了。
化驗指標病人家屬們都不知道,但病人金文耀整個人卻是越來越憔悴,越來越虛弱,終於陷入了再一次的咯血高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