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病房裡。
沈利芬正淚眼婆娑地看著自己懷裡的孩子,看到兒子那像風箱一樣的呼吸聲,因為呼吸困難漲紅的臉,別提有多心疼了,眼淚譁一下再次流了下來。
“寶寶,寶寶你別嚇媽媽,你快點好起來吧,媽媽求求你了,嗚嗚嗚~~~”
小孩媽媽在哭,小孩的外婆、阿姨、姑姑們也在旁邊不停抹眼淚。
小孩的奶奶直接就是坐在地上嚎上了:
“我可憐的孫兒喲~~伱怎麼生了這麼重的病喲~~我怎麼跟你爸爸交待喲~~我怎麼這麼命苦啊~~”
小孩爺爺聽了心裡更煩了:“嚎什麼嚎,要嚎出去嚎,晦氣!”
病房裡,護士們進進出出的,一會兒來給小孩吸痰,一會兒換藥水,一會兒觀察病情,一個個都緊張得不得了。
病房外面,不少人都圍在門口指指點點。
這年代的醫院,因為水平有限,治療跟不上,醫院裡死人也是日常現象,每天送到太平間的不在少數。
現在病人是一個才2個月大的小嬰兒,爸爸還是軍人,這讓不少圍觀家屬都唏噓不己。
“完了完了,這孩子保不住了……”
“是啊,這病情一天天加重,醫生都沒有辦法,聽說現在準備去請外院的專家了……”
“可憐喲,這孩子爸爸估計都不知道自己兒子快死了,這要是知道了,得多心疼啊……”
“聽說爸爸還是守衛邊疆軍官,可是我們國家的大英雄吶……”
“這真是好人沒好報呀……”
無論是病房裡的沈利芬,還是家屬們,或者圍觀的人群,大家已經都心裡明白,這個小嬰兒估計是保不住了。
用老百姓的老經驗來看,這進氣少,出氣多,差不多就是彌留狀態了。
陳棋就是在這種低氣壓氣氛中來到病房的。
蓋院長親自陪著陳棋走在前面,一邊聊著病情,一邊走進了病房,後面跟著一大堆主任們,最後才是祈志義這樣的小醫生。
病房外面圍觀的人都是滿腦子問號,這說好的去請專家,咋進去一個年輕小夥子?
專家,難道不應該是白頭髮白鬍須的嗎?
同樣有疑問的,還有沈利芬和其他家屬們,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來參與會診的,居然會是這麼年輕的一個小醫生?
看樣子連30歲都不到,跟實習醫生也差不多。
“蓋院長,這,這位是……”
蓋院長馬上意識到是怎麼回事,趕忙介紹道:
“沈老師,這位是越中四院的院長陳棋同志,他可是國際醫學會雙理事,是咱們國內唯二的國際專家,他可是犧牲個人休息時間跑步過來會診的。”
蓋院長也玩了一個文字遊戲,沒說啥叫雙理事,也沒說是哪種專科的理事。
年紀大的可能不知道,像沈利芬這樣經常看報紙的年輕人馬上就意識到陳棋是誰了,畢竟當年也是大為宣傳過的典型人物,於是馬上激動了。
“原來您就是陳棋同志呀,太好了,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嗚嗚嗚~~~”
旁邊的家屬們也是一陣懇情,只有孩子的奶奶外婆有點不滿意陳棋的年齡,嘴上不說啥,心裡直犯滴咕。
陳棋連忙安慰道:
“別急別急,你瞧大家都在幫你孩子想辦法,你也不要先失去信心,我先檢查一下,現在醫學這麼發達,辦法肯定比困難多。”
時間緊迫,陳棋也來不及多說啥,開始拉開了小嬰兒的衣服。
才2個月大的早產兒,跟一隻小貓一樣弱小,看著就讓人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