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花無疑是幸運的,因為這是1983年,還是在大山裡面,資訊流通極不方便。
所以雖然她與狗的事情在黃壇區成為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訊息並沒有傳遞出去,這就給了她有一個容身之所,能夠換個地方平平靜靜生活。
這事要是換了在幾十年後,網路媒體發達的時代,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到時全世界都會透過微搏朋友圈知道越中有這麼一個奇婦,來了一場人狗戀,這種社會版和八卦版新聞都熱衷的新聞,絕對可以讓她成為名人。
成為“名人”的代價,就是她將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就算丈夫想原諒她,最終也會屈伏於輿論壓力和網路攻擊。
到時吳金花只有上吊自殺一條路可走。
所以資訊發達,網路時代到底是好還是壞?鍵盤俠是正義的還是邪惡?這都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賣了幾十年糖水的老爺爺都可以被網友罵得自閉,高速上見義勇為的群眾就因為沒救出一個乘客可以被網路暴力,怎麼破?
實名制有用嗎?別忘了法不責眾。
1983年,資訊的傳播主要集中在報紙和廣播上,連電視都要靠後,電影更是高消費。
政府如果要表彰一位同志,或者宣傳一個什麼“經驗”那怎麼辦?都沒有視訊會議,唯一的辦法就是開大會。
陳棋,或者說會嵇縣衛生局還沒有預料到。
隨著黃壇衛生院切除了巨大腫瘤,不但創造了一個醫學奇蹟,挽救了一個差點被浸豬籠的老太太性命的新聞越傳越廣,被越來越多的報紙轉載,直接變成了一個轟動全國的事件。
越中地區會嵇縣黃壇衛生院,以及主刀的陳棋就此出名了。
滬市,長海醫院,吳猛超教授下班回家後,放下手提包便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閉著眼睛在休息。
對一個已經超過60歲的老人來說,每天還要進行大量高難度的肝膽胰手術,一站就是幾小時,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所以回到家後,他都會習慣性先咪一會兒,等著老伴吃晚飯的催促。
吳教授的老伴是他高中的同學,兩人相識於戰火年代,真可謂是革命戰友加生活伴侶,幾十年來一直相扶相持,家族和睦。
可以說吳教授能全身心投入臨床工作,沒有老伴吳佩玉的支援是不可能的。
“老吳,吃飯了。”
吳師母一邊擺放飯菜,一邊還不忘給老伴的餐桌上放一份報紙。
這是吳教授多年的習慣,因為上班實在太忙了,根本沒時間休息看報紙,但他又不想跟社會脫節,所以都會趁吃飯時間讀讀報紙看看書。
吳教授聽到老伴的催促,這才從沙發上站起來,伸了伸懶腰便坐在了飯桌上,也沒有什麼暖心暖語的。
老頭平時不苟言笑,老太太也習慣了,幾十年的夫妻感情,早就不需要甜言蜜語。
吳教授一邊吃飯,一邊翻看著報紙,當看到《解放日報》上的一則新聞時,不知不覺間停下了吃飯的動作,一動不動了。
吳師母奇怪地問道:“噯,又傻了?看到什麼新聞了?趕緊趁熱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