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致遠望著離去的李師爺,沉思著:雖說有了汪彤兒給的大框架,具體怎麼操作還要考眾人一起來商量謀劃,立個章程出來,以期達到滿意的計劃。
“其實在這樣的任上安心做個地方上的一州之主一輩子也不錯。”寧知府失笑了一下,不可能的,就算他想,他的家族也不可能讓他只安於外放為官。他自己其實也不可能,否則就真的違背了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了。讀書十載,為的可不是安於地方之職,也不是為了士宰一方,是為了通達顯貴,上達天聽,輔閣帷幄,位極人臣……可不是為了當一條鹹魚。不力爭上游的官員,還叫好官嗎?!
這一段當知府的經驗,他還是很感激,很喜歡的。這裡,很好!
寧知府在溱州這個富庶的城市為最高長官,平常是一點壓力都沒有,無事時還去聽聽小曲什麼的要不是出了個朱延深,估計明年就要京城述職去了。
不過,這一次能把海關關稅完滿落實好好,自己離升遷也不遠了。
加之這次的抗倭匪,皇帝可是給自己記了一功的。
再有,把海鹽的產量給搞上去······想想往後的官運定會亨通的······
他此刻慶幸自己生在好的時代,遇見的是個明君啊!
······
汪彤兒也是因為寧知府的為人,一不是碌碌無為混時日庸官,二不是那種貪贓枉法的奸官。她才給他獻謀劃策,替他排憂解難,再順道提出建議的。
不然,你就是上杆子去給他出主意,他還不一定能接受······
出得知府衙門時,天都暗了下來,今兒去書肆晚了,“小聰。回去吧。”
“是,少爺。”小聰立馬調轉車頭,“駕!”的一聲往回駛去。
汪彤兒打算著吃完晚飯後,去一趟西葫蘆街顧一鳴家裡,順便把書稿帶去讓他明日帶去書肆,把書稿再複審一邊,把要改的做好記號讓他們再改小改一下就能排版印刷出來,上架賣了。
第一部的《西遊記》印刷坊的工匠們依舊在印刷裝訂出來賣,因為這本如今暢銷得很,不但在本州,附近幾個州城也已經傳開,前來購買的都是書肆的商人,還有讀者組團前來。
再有,就是外地的客商,旅途無聊時,買來在路上看。
因此,印了一批又一批的,一直暢銷不斷。
當然了,不但是書肆老闆腰包裡賺得鼓鼓的,書肆裡管事,掌櫃跟小夥計荷包也是滿滿的。
書肆里人人都是幹勁十足······
這些日子,汪彤兒冷眼旁觀,感覺顧一鳴還是個能力不錯之人。
賬管得是明明白白,幫著那幾個秀才寫手審稿也是很認認真真。
因此,汪彤兒也放下心來,跟他簽了三年的合約,過了三年,他要是還繼續想在書肆做,再續合約。
汪彤兒給他的月例也是比別人多些。
再看看他管理跟應變的能力,因為印刷坊也是要管理人員的,單憑一個王首道做掌櫃既要外出進貨,又要管理書肆肯定是忙不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