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蘇芸微,都對陸逸明有些妒忌。
聊了幾句之後,蘇芸微又提起另一件事:“陸逸明,我覺得你要小心了,臉書在美利堅大火,國內恐怕很快就會出現模仿者。”
陸逸明對此倒是並不意外,早期國內的網際網路,基本上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抄襲狗。
QQ抄的是ICQ,淘寶抄的是易貝,三大入口網站抄的雅虎,就連後來的東哥,也是直接開了寫輪眼,照搬了亞馬遜的模式。
沒辦法,習慣了摸著鷹醬過河嘛,都快把鷹醬給摸禿嚕皮了。
陸逸明問蘇芸微:“你是不是收到什麼風聲了?”
蘇芸微點頭:“已經開始有人在運作這件事了,許多風險投資也對這個專案很感興趣。到時候你的QQ,在國內恐怕就會面臨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了。”
做社交,從來都是贏家通吃,不存在大家劃江而治的說法。
而臉書已經在美利堅被證明是一種成功的模式,國內必然有人會效仿。
實際上,陸逸明對此並不意外。
上一世,在2005年秋,獲美利堅特拉華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的王星立馬盯上了大學校園SNS這個細分領域。他在研究了臉書的模式之後,又綜合了自己之前在SNS領域的經驗和教訓,很快就開發出了校內網。
校內網當時一發布,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吸引了3萬使用者,增長可謂迅速。
當2006年校內網的使用者量暴增後,王興沒有錢增加伺服器和頻寬,這才不得不飲恨將校內網賣給千象互動集團的CEO陳一舟,後者從島國的軟銀哪裡融到了4.3億美元,並將校內網改為人人網,2011年人人公司上市。
雖然最後人人網終究沒能在大浪淘沙中挺過來,撼動QQ和微信的社交霸權,可陳一舟本人錢可沒少賺。
原本沒想到這一茬的陸逸明,忽然間就有了想法。
看見陸逸明陷入沉思的模樣,蘇芸微忍不住問道:“你打算怎麼做?”
陸逸明笑著說道:“原本我是不打算在國內復刻臉書的模式的,畢竟兩國的國情不同,不過經你這麼一提醒,我忽然覺得臉書的模式在夏國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
臉書主要是透過照片分享來拉攏使用者,依託於大學的社交人際關係網路進行佈局,把年輕的使用者群體都吸引過來,然後將人留住。
在這方面,美利堅的大學生比較熱情奔放,熱衷於展現自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美利堅的大學生有錢,買得起數碼照相機,這玩意兒要好幾千呢,國內的大學生有幾個買得起?
你連照片都拍不了,那還分享個鬼啊?
所以無論是校內網還是之後的人人網,在火熱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就銷聲匿跡,淹沒在時代的巨浪之中。
反倒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智慧手機的普及以及攝像頭畫素的提升,讓拍照分享這個功能,開始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看看後來的微信朋友圈,就知道夏國的使用者其實也很奔放,也很熱衷於展現自我。
之前之所以含蓄和內斂,主要還是窮鬧的。
正因為知道這個結果,陸逸明才沒打算復刻臉書,畢竟這個專案沒啥利潤。
可蘇芸微帶回來的訊息,卻給了陸逸明一個新的啟發。
臉書的模式還是可行的,只是引進國內的話,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而與這個專案最為契合的,就屬MM了。
陸逸明最早研發MM的時候,就是為了對標微信,是為了移動互聯時代做的準備。
眼下雖然智慧手機還沒弄出來,可是MM完全可以先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展啊,積累使用者基數,等到智慧手機一面世,直接就可以無縫銜接,瞬間就掌握一個龐大的使用者群體,簡直完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