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海豐小區。
一套三居室裡,隨隨便便地擺著幾張辦公桌,門口連個招牌都沒有,才剛滿25歲的王興,帶著他的大學室友王慧文和高中死黨賴斌強,在這裡開啟了他們的創業之旅。
而他們正在做的專案,叫做多多友。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典型的社交網站,上來就要註冊,要公佈自己的一些資訊或者暱稱,然後透過網際網路結交一些新朋友。
在漂亮國留過學的王興,對六度空間理論深信不疑,認為這個世界雖然很大很多人,但是其實任何兩個人可能透過六個朋友的關係就可以連線在一起。
賴斌強揉了揉好幾天沒洗已經起油了的頭髮,對王興抱怨道:“我們的資金不夠了,再不想辦法的搞點盈利的專案,或者騙來投資人接盤,怕是撐不到下個月。”
王慧文也是一臉惆悵,對公司的未來感到悲觀:“折騰了大半年,我們一分錢沒賺到不說,還把本錢給造光了,這樣繼續下去不行啊。”
兩人雖然嘴巴上面抱怨,但是王興很清楚他們並沒有失去創業的激情,依舊對自己的專案保持著樂觀和夢想。
王興同樣如此。
他給兩人加油打氣說:“困難只是暫時的,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的世紀我就不信我們站在網際網路這個風口上飛不起來。”
雖說經歷了挫折,但王興依舊保持鬥志。
25歲之前的王興,有著典型的三好學生式經歷,從龍巖一中被保送上水木大學,和自己的姐姐一樣成為學霸,畢業後就獲得獎學金前往漂亮國讀書。
2003年的聖誕節,王興帶著明確的創業計劃登機回國。
看到SNS網站FriendStar在漂亮國的成功和這種模式在國內的空白,他前後創立了好幾個SNS網站,算是試水之作,雖然沒搞出什麼名堂來,卻也積累了一定的創業經驗,至少流程上面他熟悉了。
直到今年年初,25歲的王興才下決心中斷了在漂亮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博士學業,回國創業,還直接叫上了在水木大學時的室友王慧文,以及高中時期的小夥伴賴斌強。
多多友,就是他的第一個創業專案。
在做生意這上面,王興也是有家學淵源的。
他的父親王苗,就有著非比尋常的商業頭腦,早前做過建築小工,搬過磚頭,扛過水泥,改革開放後,國內建築行業逐漸興盛,王苗也看準了該行業,開始自己承包工程,做包工頭,賺到了第一桶金。
隨著1992年鄧公南巡講話後,國內的經濟形勢起了新的變化,王苗和幾個朋友抓住商機,以300萬的資本辦起了水泥廠,直至做到身價過億,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富起來的一批人。
所以此時的王興,其實是個有錢的富二代,但他卻並沒有過起“富二代”的奢侈生活,單說學習這件事,就不是有錢能買來的,而是他憑著自己真本事取得的成就。
而在創業上,他更是極有主見。
在漂亮國的這些年,王興親眼見證了漂亮國本土網際網路發展壯大的繁榮場景。
特別是2003年時,全球首家SNS網站Friendster在漂亮國正式上線和爆紅,與王興在大學的創意不謀而合,讓他大受震動。
這讓本就對商業契機十分敏感的王興一下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業機遇,王興認為網際網路必然也是夏國以後新的發展方向,在中國有著無比巨大的市場。
甚至為了創業,他拒絕了馬傑克和萬大老王給他開出的800萬年薪,因為他心中燃燒著創業的激情之火。
經過4個多月的“緊張施工”,王興創業的第一個產品“多多友”正式上線,瞄準於社群交際板塊,對於“六度空間理論”有著“執念”的他,堅信這款產品可以“大賣”,必定能“一鳴驚人”。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當頭棒喝。
雖然口頭上在打氣安慰自己的好朋友,但是實際上他心裡面也清楚,這個專案又失敗了。
他在心裡面默默唸叨:“難道就要這樣結束了嗎?還真是不甘心啊。”
毫無疑問,這個專案他投注了太多的熱情,就這樣結束的話,實在是讓他難以接受。
“其實就差一點點了,但是我們沒錢了啊。我要不要去找老爸借一點錢呢?”
就在這個時候,電話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他拿起電話聽筒,自報家門說:“你好,這裡是多多友。請問你是……”
“我是陸逸明。”
電話那一頭,傳來了一個讓王興感覺到非常熟悉的聲音,讓他一下子就驚呆了。
“陸逸明?亞洲首富陸逸明?”
王興愣了好半天,差點以為自己遇到了詐騙電話,畢竟他實在是想不通自己什麼時候跟陸首富扯上關係了,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某天起床接到了秦始皇發來的簡訊一般。
“你……你真是陸總?”
王興感覺自己說話的時候聲音都在止不住地顫抖。
陸逸明是他的偶像!
畢竟十幾歲的時候就嶄露頭角,二十多歲就成為亞洲首富,這樣的天才少年,簡直就是所有的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