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緯資本一份又一份‘數碼港可行性報告’送到港府,規劃也越來越清晰,港府終於決定認真討論起來。
在立法局會議上,大家都比較傾向同意‘數碼港’的建立,在他們看來,將土地賣給林祖輝,港府可以得到一筆財政收入;至於數碼港成功與否,就讓林祖輝這個‘荷包肥的流油’的富豪去搞。
成功了,港府有功勞,批覆同意這個專案!
失敗了,港府有錢賺,大筆賣地費可以緩解目前官地下降的損失。
當然,這事還得和內地官方溝通,但港府立法局議員們認為,以林祖輝的面子,內地同意沒有問題。
肥彭看了一下自己任命的布政司,她是香江首位華人布政司,正因為如此,她反而跟著自己的想法走。
布政司馬上明白,上司已經和她溝透過,所以她說道:“這本來是一個政府專案,怎麼能全部交給私人發展商。萬一私人發展商只是為了發展地產,而套上科技的名義,在這個專案上大賺特賺。所以,我建議港府也參股進來,由我們出地皮,私人發展商出建築費。同時,我們要強調住宅寫字樓的租金價格,不超過市區的一半,這樣才是真正的有益於香江發展。”
眾議員很快就被說服,因為這非常有道理。說到底,地產商都是貪心的,就算林祖輝也不足以讓他們信任。
在大家看來,以林祖輝的精明,確實有可能打著‘數碼港’的慨念,去大做房地產。因為這個專案在最新的規劃中有足足585萬平方尺的樓面面積,其中僅住宅樓面面積就高達380萬平方尺、寫字樓150萬平方尺、零售面積30萬平方尺、酒店25萬平方尺。
如此龐大的專案,就算土地賣出高一點,那麼林祖輝由於沒有競爭,還是可能會大賺特賺。
至於所謂的‘數碼港’發展新興科技產業,大家也不確定香港可以發展起來,但又覺得這是好事。
有議員說道:“確實應該如此,若是私人發展商同意合作,我們就可以將寫字樓的價格控制在一半的水平,再由我們港府和私人發展商合作成立一個委員會,只有真正的科技公司,才能入住數碼港,這樣也算是我們港府在扶持新興科技產業。”
眾人覺得很有道理,他們倒是沒有說把土地拿出來招標,畢竟這樣很容易得罪林祖輝;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專案需要林祖輝來和內地官方溝通,也需要林祖輝這樣的領頭羊帶領這樣龐大的專案。
在香港,應該沒有人可以比林祖輝更適合這個專案了,大家都知道,林祖輝本身就有投資小米科技、遊戲開發、軟體開發等產業,聽說還在美國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
可以說,離開了林祖輝,大家壓根沒有信心,將這個專案做好!
肥彭最後說道:“好,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同意繼續研究下去,港府這邊成立專案組,和私人發展進行溝通。”
他就是想同意這個專案,因為這是他的一個政績,送上門的政績;所以,他才安排布政司來丟擲自己的想法。畢竟他雖然是港d,也得考慮立法局的意見。
一般來說,立法局同意的事情,香江港d也會同意。
.......
隨著港府有意和林祖輝私人投資公司合作‘數碼港’專案後,香江媒體也紛紛得到訊息,並開始大肆報告,一時間將林祖輝推上輿論浪口。
媒體輿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好像大多數‘專家’和‘評論家’紛紛表示不看好,認為香江不適合發展高科技。
更大的輿論還在後面,“數碼港”計劃港府事前保密功夫十足,到計劃公佈後,九大地產商方如夢初醒,這時林祖輝早已捷足先登(港府有意,但未簽署合同)。
由於林祖輝是以免費批地的方式獲取‘數碼港”的發展權,在香港還是第一次(下屬社會機構不算),自然引來了不少人的猜忌,有關港府與林祖輝私相授受的抨擊接踵而來,香港媒體也大肆批評香港政府。
雖然港府一再強調這是高科技專案,但輿論認為,由於其中逾6成多樓宇是住宅,作出售用途,“數碼港”只不過是將房地產冠上一個動聽的名字罷了。這樣一來,林祖輝得到了不少好處,只需動用少量的資金(建築費可以透過貸款和分期銷售),便可以有380萬平方尺的住宅發展權和大量寫字樓,本少利厚,住宅估計就可以賺上50億港幣(和港府對半分),難怪輿論要起戒心。他們也擔心免費批地之例一開,日後成為大家爭相彷效的藉口。
在‘數碼港’時劃中,九大地產商(包括長實、恆基、新鴻基、太古、置地、新世界、希慎、恆隆及鷹君)得不到一點“油水”,態度就更為激烈了。他們指責港府一改以現金買地的遊戲規則,以私人協商方式批地是偏幫。以及出租寫字樓每平方英尺價格僅為一半,遠低於他們推出寫字樓的出租價,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並對他們造成極大的衝擊,這些均令數大發展商大為光火。
........
林祖輝也沒有想到阻力如此大,他和內地官方溝通的很愉快,但沒有想到香江各大地產商和輿論倒是鬧起來。
說實在的,他本意就是港府批地賣給他,是港府有意參與進來發展。當然林祖輝也不傻,是港府想進來分一杯羹——政績和金錢。
而港府、內地都表示支援後,沒想到香江地產商又鬧騰起來。
在商言商,林祖輝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但也不妨礙林祖輝給他們扣上‘目光短淺’的帽子,因為林祖輝知道,這個專案真的賺不來錢。
看起來有380萬的住宅樓宇,但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江住宅下跌60~70%,如何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