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裡建的各種貿易中心,其實政策和方式都沒問題,但往往就是因為初期的招商效果沒搞好,一開始入駐率慘澹,結果到後面就更沒人來了。
這種商業平臺,是不能用「慢慢從小做到大」這種基礎交易邏輯來經營的。
必須在一開始就吸引更多人進來,帶來大量的商品,既讓諾多們不斷賺到錢,又讓商人得到高額的利潤,後續才會有更多商人加入,併為領主大人帶來更高的回報——這回報可並不僅僅是錢。
如果不能快速建立起大規模的交易習慣,那就無法達成領主大人最終想要的意圖了。
李昂想要的,是帶動兩個族群之間的交易,讓諾多們形成交易依賴,並將其變成生活依賴。
然後自己作為商業輸出控制者,在這種交易過程中能獲取更大的收益——不是錢,而是讓諾多們改變生活方式,不再依賴森林的產出,而是依賴交易市場。
——準確是說,是依賴領主大人。
因為這個交易市場,其實是建立在李昂這個人身上的,領主大人本人現在就是個平臺。
他要讓諾多們永遠離不開這種建在家裡的便捷物資交易渠道,從而把這個族群綁架在自己的商業平臺中,最終只能成為自己真正的領民。
這才是所謂通商的真正意圖。
包括之前索取凜鴉境的暗隼堡,那裡是距離迷霧山人和迦圖人都最近的地方——李昂也是打算這麼操作的。
想要控制諾多這樣人數比較少的族群,其實只需要讓他們富裕起來。
是的,讓他們發財。
先大量低價供應糧食布匹等生活物資,並大量高價收購兵器和工藝品,使諾多們意識到,他們只需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就能過得很舒服。
隨後不斷增加糧食和各種生活物資的供應,讓諾多們失去對這些物質的自主生產慾望——又不賺錢,又沒有領主大人供應的商品質量好,還是直接買來得更方便。
用平價的物資換取高價值的武器裝備,這會讓諾多們從上到下都覺得很划算,也能讓諾多們被綁在這種交易裡回不了頭。
等他們漸漸產生這種交易習慣之後,就會自動促使大多數諾多精靈去從事兵器與工藝品的製造,或是從獵人轉變為學者或職業戰士——這是他們擅長並且能夠對外輸出的東西,而且會被李昂高價收購。
也會有很多諾多精靈會開始從市場進貨,從事零售業務,將物資分別帶到他們的各個族群。因為這既能方便族人,又能掙到利潤……
就像白鹿堡那些零售商販那樣。
這樣一來,他們的生活物資產出會逐漸被控制,生活方式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至少看上去都是產生了更好更方便的變化。
而等到諾多們的生活被李昂控制時,他們就沒法逃離這條船了,為了不中斷供應,諾多們必須接受領主大人的各種要求——包括全面為他而戰。
這些過程其實用不了太長時間,操作得好的話,一兩年就能實現。
以商業供應進行綁架,這比文化滲透更容易,而且見效更快。
尤其是面對人數較少而且無法在市場中輸出生活必需品的一方。
其實,即便是現代人也逃不過這種商業滲透,尤其是一些小國家,全民都對某些大國的物資供應產生了生活依賴。
尤其是某些看起來很富裕的小國家,看上去人們生活得很美好,但前提是必須聽話。
一旦不聽話,就會被商業制裁……
小國的領導者要是敢對此不服,往往會被自己的國民推翻下課——也許***有骨氣,但老百姓並不想在商業制裁下受苦,更不想在商業制裁之下從富翁變成貧民。
畢竟,從百萬富翁變成一貧如洗,僅僅只需要一次通貨膨脹而已……
事實上巴克利帝國對梅騰海姆正是這麼做的,只不過做得不徹底。
要是巴克利帝國能不惜成本全面收購梅騰海姆人制造的武器裝備,用第納爾直接將絕大多數梅騰海姆人吸引成為鐵匠,並且大量供應低價糧食,使得種地的人沒有收益只能去打鐵或者販賣兵器——那麼只需要幾年,梅騰海姆就只能被迫成為巴克利的兵工廠,根本別想獨立太久。
但巴克利卻迫不及待的進行了戰爭壓制,激起了梅騰海姆人的全面反抗,而且還直接斬斷了雙方的交易,這是傳統封建國家的思維習慣——總想著叛徒必須剿滅,卻沒想過還有更合適的辦法。
現在諾多森林裡這個交易平臺的頭沒開好,李昂覺得索性先緩一緩,重新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