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朝會之上。
丞相陶青一臉的憔悴。
這次和親成功,他是最大的功臣。
這些天可把他給累壞了。
一把年紀的他,往來奔波千餘里,還是昨天深夜才到家。
今天一早,他就來到了朝會之上,迫不及待的向漢景帝彙報最新的情況。
據他描述,此次出使匈奴, 收穫頗豐。
匈奴的軍臣單于已經答應了大漢和親的提議。
軍臣單于還特別有誠意的命令全部匈奴兵遠離邊塞,表示以後再也不會侵擾大漢的邊境了,要和大漢和睦相處。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匈奴人說話就像放屁一樣,但是得到了這樣一個承諾,大家還是高興的。
聊勝於無嘛。
丞相陶青發言完畢,輪到其他臣子發言了。
眾人的發言內容出奇的一致,全都稱頌丞相陶青的功績。
“丞相再次給大漢帶來了和平。”
“若是沒有丞相捨生忘死的出使匈奴,哪裡能夠這麼快結束戰爭呢?”
“丞相高義,救邊境民眾於水火,是我大漢的擎天保駕之臣。”
“對付匈奴人,還得是陶丞相出手,這事兒別人根本就辦不來。”
“丞相,高啊。”
聽著眾人的彩虹屁,陶青不禁有點飄了。
他擺擺手,謙虛道:“眾位謬讚了,青也沒有多大的本領,唯手熟爾。”
也對。
要是沒有陶青,大漢哪有機會和匈奴和那麼多次親,哪有機會和匈奴籤那麼多份不平等條約。
陶青,不愧是大漢版的李鴻章。
。。。。。。
聽了眾人的發言,漢景帝點了點頭。
隨後,他又問了陶青一些具體的情況。
陶青回答的很認真,仔仔細細的將這次出使匈奴的情況給漢景帝講述了一遍。
其中當然免不了添油加醋,突出自己的功績和辛勞。
但是其他的部分全都是據實而言的。
聽了陶青的描述,漢景帝的鼻子險些沒被氣歪。
果然不出他所料,匈奴人這次還是堅稱戰爭完全是出於誤會,絕不是他們有意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