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邊地傳回兩份捷報,但誰都覺得這是王子騰一貫的風格。
此前他在九邊之時就捷報頻傳,具體情形卻無從得知。
這次也是一樣,才出兵一個半月,就有兩份捷報傳回,滿朝文武只當是他故技重施。
但馮一博研究了這次北征的路線,覺得王子騰的捷報並非都是虛的。
至少他勝利的這兩次,都是在兩部遊牧的範圍內。
大機率是突襲成功,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不管怎麼說,也是個不錯的開頭了。
「不論勝敗都無妨的。」
馮一博依舊滿不在乎,還解釋道:
「即使敗了,韃靼各部也不會有餘力,有些眼光的,怕是掙著搶著去接手九邊,以期建功。」
邊軍實力不差,單獨面對韃靼任何一部都有極大的勝算。
唯一擔心的,就是突襲失敗,被對方聯合圍剿。
但今年是個暖冬,韃靼必定各自為戰。
所以即使是敗,也能重創幾部。
到時候不管是誰接手,都能撿個便宜。
只要修養一陣,以大魏的人口基數,即使是在便秘招兵買馬,也能借機掃除幾個韃靼殘部。
到時候,功勞就是唾手可得。
「若是勝了,九邊無憂,但反而不好處置,王子騰終究有不受控制的風險。」
王子騰這次先斬後奏,若是再攜大勝歸來,恐怕在邊軍的聲望無兩。
到時候順利回京還好,要是鐵了心就在邊地反而麻煩的很。
楊明新一聽,這才算忙下心來,點頭道:
「倒也是,不論勝敗,王子騰也不能繼續留在邊地。」
聽到這樣的分析,劉正則微微恍然,介面道:
「他肯定也知道,所以才會先斬後奏,就是想要一舉功成,攜此功回到中樞,做個兵部尚書綽綽有餘,甚至頂掉賈雨村,直接入閣也不是不可能。」
這裡畢竟人多眼雜,而且也不是說話的時候。
正在三人要進去的時候,一人從外面進來,高聲道:
「楚國侯喜得貴子,可喜可賀!」
那人走到馮一博近前,似笑非笑的一拱手:
「咱們又見面了。」
面對對方的寒暄,馮一博卻面無表情的道:
「恕我眼拙,這位是……」
對方頓時一僵,好在後面追過來的薛蟠忙道:
「一博,這是錦鄉伯韓家的二公子,你曾見過……」
馮一博這才一副恍然的模樣,點點頭,又抬手做個請的手勢:
「原來是韓家的,來者都是客,二公子,裡面請吧!」
他自然記得韓襲,也記得兩人在送別王子騰時候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