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又不知道東海郡有座世界級的大銅礦。
聞言,他只皺眉道:
“銅錢不夠也能用銀子。”
馮一博搖了搖頭,道:
“各國的金銀成色紛雜,雙方交易大多選擇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
說到這裡,他比了個耶,笑道: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點,長此以往,如何計稅?”
這顯然與陳勤之想的不太一樣,聞言他微微皺眉。
見他有些不解,馮一博還主動解釋道:
“東海郡地處海上要衝,東西方往來頻繁,很大一筆收入都是來自關稅,若是對方以物易物,就只能按照船隻數量收取,既然用銀子結算太過麻煩,東海郡就想牽頭做一個標準出來,希望以後黑龍幣和大魏銅錢,能成為國際通用貨幣。”
他昨天和費賢溝通之後,瞭解更多的是鑄幣權的重要性。
而馮一博此時說的,卻是羈縻郡的因地制宜。
這兩點顯然是有些衝突的。
“國際通用貨幣?”
聽了馮一博的解釋,陳勤之就更迷惑了。
馮一博含笑點頭,補充道:
“不錯,就是和東海郡有貿易往來的國家,都能認可的貨幣。”
陳勤之放下茶杯,皺眉問道:
“這麼做,想來有不少好處吧?”
讓其他國家都認可你的貨幣,聽著就蘊含巨大的利益在其中。
“從漢武帝開始,國家為什麼收回鑄幣權?朝廷掌握鑄幣權有什麼好處,東海郡制定國際通用貨幣就有什麼好處!”
馮一博說的有些含湖其辭,但對於陳勤之來說卻更容易理解。
“只不過,國家收回鑄幣權只能針對國內,而國際通用貨幣能影響到所有認可的國家更多。”
聽到這裡,陳勤之確實聽懂了一些。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加疑惑了。
他皺眉看著馮一博,問道:
“所以,你知道東海郡的想法,還幫他們讓大魏認可他們的貨幣?”
見馮一博坦然點頭,陳勤之就更不理解了,又問道:
“那為何不是大魏牽頭?”
既然好處這麼多,你不讓大魏搞就算了,還幫東海郡搞大魏?
“大魏雖然實力強大,但貨幣體系並不完整,別的不說,銅錢和金銀換算就能難倒無數人,更何況還有匯票和新鈔,別的國家能認嗎?”
匯票和新鈔在國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機,更何況其他國家。
在建立信用之前,誰能輕易相信一張紙?
馮一博沒有對此解釋太多,而是繼續道:
“當然,最主要的是,這裡面的水太深,我怕大魏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