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個問題,心中更是微微嘆息。
無他,此人說到了點子上!
他為何會用黑龍幣結算?
當然是為了鑄幣權!
雖然心中有些鬱悶,但馮一博面上卻不動聲色的道:
“費大人以為如何?當然是因為結算方便,也因為這一仗是東海郡打的。”
此人名為費賢,是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
虞衡清吏司這個“虞衡”就是主管山林川澤的意思。
凡是銅、鉛、硝磺等關於礦產的事,都歸工部虞衡清吏司執掌。
另外,全國度量衡,以及熔鍊礦石,鑄造銅錢,都在虞衡清吏司的權責之下!
除了此之外,費賢還有一個身份。
他出身鉛山費氏,正是前任內閣專司財務的老臣,費閎的兒子。
費賢聽到馮一博的嘴硬,忍不住笑了兩聲,才道:
“我就當侯爺對於財政瞭解不多,被東海郡王欺瞞了。”
說著,他臉上露出不屑之意,再朝丹陛再拜,繼續道:
“啟奏太后和陛下!自漢武時起,鑄幣權就已經收回朝廷,地方鑄幣者等同於謀反!東海郡王在議和之前就私鑄金銀幣,此等行徑無異於向朝廷挑釁!”
鑄幣權收歸朝廷,其實秦始皇已經做過了。
只是西漢開國之後不久,鑄幣權又下放到了民間。
後來,為了打擊依靠鑄幣富可敵國計程車紳,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漢武帝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終於收回了鑄幣權。
費賢說完,還沒等馮一博想好對策,
一旁趙舜君就眼神微眯,插言道:
“費大人剛剛沒聽侯爺說《大魏律》的內容嗎?私鑄銅錢才算犯法,熔鍊金銀是民間常有的事。”
費閎告老,才有了趙舜君上位的機會。
如今費閎的兒子嘴上說內閣諸公,可趙舜君覺得就是針對他。
這樣被前任的兒子,一個工部郎中指手畫腳,他能舒服就怪了。
“趙閣老此言差矣!”
費賢一直看不上趙舜君的手段,即使對方已經入閣,他也一樣不屑,聞言便又冷笑道:
“熔鍊金銀是常有的事,但將金銀熔鍊成錢和鑄錢就是一回事!”
趙舜君一聽這話,立刻嘲諷道:
“我知費大人家學淵源,於財政上有些見地,可《大魏律》是刑部的事,該不該鑄錢是戶部的事,你們工部只要管好鑄錢就好了!”
這話表面聽,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實則卻還有半句,含而未露。
那就是,你爹都退休了,財政的事輪不到你管!
“工部執掌鑄錢,此事自然與我有關!”
可惜,費賢卻像是沒聽出話中之意,一板一眼的道:
“《大魏律》說的是私鑄銅錢,那是因為修訂律法的之時,只有銅錢是錢,但現在金銀若是鑄成錢,那自然也該囊括在內。”
趙舜君有些惱怒,剛要繼續以勢壓人,卻聽馮一博介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