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馮一博說的用鈔票收割,他卻都看不出這種可能。
馮一博自然不知李守中所想,只正色道:
“不錯,對於此事,我實在無法坐視不理,所以才會來找老師商議。”
他說這話,自然是想獲得李守中的支援。
可李守中覺得他的話有些危言聳聽。
畢竟有匯票在前,對鈔票李守中也難免持樂觀態度。
所以,聽到馮一博所言,他沒急著回應。
而是沉吟了一下,才疑惑道:
“既然你有了想法,為何不將此告訴聖上,讓他和內閣決斷?”
沒有把握之前,他顯然不想參與。
馮一博嘆了口氣,也不遮掩,直接道:
“恐怕我人微言輕,說了也沒用。”
他和李守中說起,就是想讓恩師一起上疏。
馮一博雖也是三品大員,卻屬禮部。
而鈔票的事是戶部的。
如果他跨部門合作,還有幾分面子。
可跨部門指手畫腳,大機率會被人反擊。
再說!戶部涉及的都是錢糧,可不是誰都能懂的。
就算景順帝慎重,遇到此類問題也要和戶部商議。
戶部不把他當做多管閒事,指手畫腳的狂妄之徒,死命彈劾他就不錯了。
何況,最大的可能,是景順帝理都不理。
只當他杞人憂天,年輕不懂事。
但若拉上李守中就不一樣了。
六部尚書都是可以參與制定國策的。
就算是內閣,也需重視六部尚書的意見。
“你還年輕,就這般瞻前顧後,如何成事?”
可惜的是,李守中依舊堅持自己的態度。
對於不瞭解的東西,他這個位置的人又怎會輕易發表意見?
即使將馮一博視作接班人,他也不可能什麼都聽馮一博的。
畢竟,他才是老師。
說到這,李守中笑了笑,又指點道:
“你需記住‘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這句。”
馮一博一愣,隨後也只能輕嘆道:
“學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