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景順帝也跟著微微點頭。
顯然,這話說到眾人心裡去了。
見眾人的反應,張年吉不由心中微微得意。
說著,又深深一拜,高聲道:
“臣斗膽規諫一句,請聖上好生安撫東海郡王,莫要動輒輕言開戰,養民生息才是正道!”
他一說完,一眾科道言官。
尤其是禮科的眾人,都跟著附和起來:
“臣附議!”
“臣附議!”
這樣的情況,其實都在景順帝的預料之中。
但若只是如此,還不足以全了東海郡王的面子。
所以他又笑了笑,點名道:
“馮侍郎專司海外事務,這篇奏疏也是你代承,可有什麼想說?”
東海郡和大魏之間的往來,全由馮一博一人操持。
他此前又勇於任事,無事也不多言。
所以,景順帝對他的印象一直不錯。
除了前段時間,上疏勸諫不要濫發鈔票。
讓人覺得有些孟浪。
但由此也能看出此人謹小慎微的很。
可讓景順帝沒想到的是,馮一博聽到點名,立刻上前參拜,口中道:
“啟稟聖上,臣覺得東海郡王說的有道理。”
景順帝心中一愣,但臉上依舊保持笑意,問道:
“哦?是何道理?”
因為兩艘漁船就要開戰,還有道理?
難道比鈔票的風險還大?
景順帝心中隱隱生出些不滿。
馮一博的話一出,太極殿中也是一靜。
“倭國早已答應閉關鎖國,以保證倭寇不再猖獗。”
他早有準備,聞言便回,又道:
“可如今,倭國漁船竟能下海,還到了小琉球那邊,這說明什麼?”
漁船下海,代表閉關鎖國不徹底。
景順帝一聽,自然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