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船一前一後,緊緊相隨,似乎是一起的。
“救命啊!”
馮一博高喊一聲,頓時引起了前船的注意。
夾板上探出一個小腦袋,看著應該是個童兒。
“這位朋友請了,麻煩通傳貴主人一聲,就說是應天府今科解元馮淵在此,遭逢船隻漏水,望能援手一番,日後必有重謝!”
剛說完,那小腦袋就消失不見,應該是去通傳了。
眼看那前船已經與這邊並駕齊驅,終於停了下來。
馮一博這邊的船,肉眼可見的有了下沉趨勢。
好在速度不快。
這時船主也從下面上來,一臉生不如死。
“小馮老爺,那個臭婆娘早有準備,船早被鑿了幾個窟窿,眼下只是勉強堵住,恐怕堅持不了多久!”
正說著,大船上拋過來兩條繩索。
船主一看,立刻帶著水手撿起。
很快兩船接舷,馮一博帶人將行禮送過去,人也都跳了過去。
待他們解開繩索,行出不遠。
那船便已沉入水中,只能看到三座船帆。
船主欲哭無淚。
好在馮一博答應賠償他五百兩銀子,勉強填補了損失。
另一邊,馮一博對大船上的人千恩萬謝。
卻發現大船上的正主一直沒露面。
他們的下一站是淮安,現在剛走到一半,身處高郵湖中。
若是在此處靠岸,周邊都是些荒村野店。
想再找船極為麻煩。
馮一博想問問看,能不能出些錢,坐這艘船去淮安。
最次也要到寶應縣,好歹那裡應該有正經碼頭。
於是他找到一個守在船艙外的婆子,施禮道:
“在下想當面謝過貴主人援手,不知可否幫我通傳一聲。”
他拿出一錠碎銀,那婆子剛要接過。
正這時,一個相貌魁偉的中年男子,從船尾過來。
看樣子,似乎是從後面的小船上來的。
他應該是聽到了馮一博的話,上前道:
“在揚州時,就聽說了馮解元剿倭之事,今日得見,實三生有幸。”
馮一博連忙回禮,道:“不敢,不過倭寇和官兵大戰一場後,撿漏罷了,敢問老先生,可是此船主人?”
“非也,在下賈化,字時飛,別號雨村。”
“忝為此船主人的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