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王珪如何與太原王氏本家商議此事,陳應並不關心,至於太原王氏會不會出手對手柴氏,陳應依舊不關心。
煤炭鍊鋼裡面有多大的利潤,陳應是知道的,現在最關鍵的就是一個技術發展方向問題。有時候陳應也在感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是非常聰明的,對於鋼鐵的使用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技術落後,並沒有直接取代青銅器,而是歷經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第一代鍊鋼技術是採取“固態還原法”,所謂的固態還原,就是利用整塊的鐵礦石,在低溫的固態狀態中被木炭還原的產物,這種鋼鐵質量很不穩定,產量也低,屬於沒有辦法大規模開採應用的範疇。
直到西漢時期,中國發明瞭“百鍊鋼”技術,事實上百鍊鋼也是在春秋時期滲碳鋼的技術上改進而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大同小異。然後就到了西漢中期,出現了炒鋼法,而且採取了水排鼓風,等機械加工技術,算是取得質的飛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又發明了灌鋼法。
毫不客氣的說,在鍊鋼行業或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中國一直走在了歷史的前列,在後世被吹上天的烏茲鋼也好,大馬革士刀也罷,其實不過是採取滲碳與鍛壓技術,也就是說是中國西漢初期發明的鍊鋼技術,差距是千年之久。
但是,無論是滲碳鋼、百鍊鋼或炒鋼,甚至灌鋼,都無法避開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產能太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老百姓不得不用木質工具種地或生產生活,在陳應眼裡,煤炭的意義還不止於此,這應該是中華大地上,人們第一次主動去利用煤炭,將煤炭資源轉化為動力。
當煤炭可以用來生火做飯,可以用來燒火取暖,也可以用來鍊鋼的時候,當“煤炭是寶”這層窗戶紙被捅破後,可以想見,各地的工匠們會自發地研究、瞭解其煤炭原理。百年內,大量的煤礦會開開採出來,有了陳應的提點,煤炭的利用,或許會換來黃土高原和秦嶺的樹木一些生機,只要黃土高原的生態平衡不被破壞,中國北方缺源大量沙漠化的問題就不會那麼早出現。
希望這些東西,石油如果說是工業的血液,那麼煤炭就是工業的蛋白質,眾所周知在缺乏蛋白質的時候,人根本就沒有力氣。陳應最終的目的是發展科技,能將更多人從繁重勞力裡解放出來,並慢慢改變這個時代。
如此想著,陳應看看王珪,又瞧瞧李建成,含笑說道:“太子殿下,左庶子,其實也不用糾結,若是二位感覺非常為難的話,就當陳應今天什麼話都沒說。”
陳應未必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太原王氏身上,焦炭鍊鋼的利潤太大,為了這個巨大的利益,願意替陳應出頭的人肯定會很多,七宗五望,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實在不行陳應就去找趙郡李氏,或者范陽盧氏,更或者是清河崔氏。
正所謂離了張屠戶,也不會吃混毛豬。
聽聞他的話,王珪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可沒覺得和滅掉一個汾州柴氏有多困難,但是山東貴族集團都是盤根錯節,相互聯姻,滅掉柴氏不難,然而滅掉柴氏之後的後遺症卻不好消化。可是石炭鍊鋼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李建成則是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本宮有一個私下的問題想問陳卿,陳卿與柴氏到底有何仇怨,要不死不休?本宮在汾州柴氏還有幾分薄面,若是陳卿願意,本宮可代為說項……”
“哎……”陳應悠悠長嘆了一口氣,道:“其實,臣下與柴氏往日無仇,舊日無怨。”
一聽這話,王珪忍不住心中暗罵:“沒仇你還要滅人滿門,有仇豈不是要誅人九族?”
李建成皺起眉頭,望著陳應露出思付之色。
“此間事不足以與外人道,請太子殿下體諒一二。”陳應不好意思的朝著裴矩與王珪尷尬的笑笑。
李建成的反應不出乎陳應的預料,李建成道:“此間乃本宮腹心,亦無秘密閉其言行。”
陳應只好苦笑著道:“只是汾州柴氏太不識抬舉了,他們扣著平陽公主的堂書,死拿著不放手,執意要讓平陽公主為柴駙馬終身守節。”
陳應語氣中特別加重了終身守節四個字,李建成聞言臉色大變,氣憤得滿臉漲紅:“好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