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將以環境為主體的存在,稱之為“仙”。將以自我為主體的存在,稱之為“魔”。
因為,“仙”追求的就是“自然”本身,就好像如今以適應環境為主體的岩石生命。
而“魔”,則是“磨鍊”之含義。它選擇了這條道路,註定了自身將會不斷地經受磨鍊。
由於“仙”還是“魔”的發展道路是固定的,所以,註定不能夠依存。
一開始,“魔”佔據上風,藉助地火水風的力量,魔將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改變為類似“岩石”的物質。從而能在其中生存。
而“仙”,則只能夠在物質之下,透過重重岩石之外的“地火水風”,進行對“靈氣”的吸取。
但是,雖然看似有上下之分。可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在“大勢”的安排之下。環境本身,對於“仙”和“魔”的影響極大。
如今是適合“魔”蘊生的時代。所以魔佔據上風,可是伴隨著漫長歲月,在這大歲月的過程中,環境從細微開始,發生著鉅變。
終於有一日,宇宙中“大勢”的作用力前所未有的強大。地火水風的波動超越了“魔”對環境的改變,從而讓“仙”的力量得以極速增長。
“魔”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不甘坐以待斃,開始利用經年累月積攢的“母體”對“仙”進行掠奪。雙方發生了一場漫長的大戰。
可是,無論是“仙”還是“魔”,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其實雙方的戰爭,對於時代洪流的本身來說,實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
無論他們是否戰爭,是否相互掠奪和吞噬。但是“自然”仍舊在極速的膨脹。
一開始,“仙”在自然的膨脹下,還可以借力擁有著適應環境的力量。但隨著“魔”被覆滅以後,它們才發現,以往那些“遮蔽”了地火水風的岩石本體,原來竟然對“仙”擁有著巨大的保護作用。
這場“仙魔之戰”,最後以“仙”的獲勝告終。然而……在獲勝以後,沒有了“魔”的保護的“仙”,在無法適應“大道”的力量之下,終究,也還是覆滅了!
這場堪稱激烈的大戰,就這樣,以一種諷刺的結局落幕。
蘇葉作為這場戰爭的見證者,也不禁唏噓。
這多麼像人類史的一場場戰爭。一場場從古代,到現代的爾虞我詐,鷸蚌相爭。
對於“天地”來說,這一場場爭鬥,一個個波瀾壯闊的傳說,乃至於一個個睿智巧妙的故事。都顯得……那麼的可笑!
不過。
戰爭過後,“仙”和“魔”在大自然的強大壓力之下。最後,從“滅絕”和“改變”中,還是選擇了後者。
這也是當然的。因為“仙”和“魔”這等龐大以億萬計算的“生靈”,不可能所有人都選擇“滅絕”。
於是“仙”和“魔”,迎來了第二次的蛻變。
在大勢的膨脹之下。“仙”和“魔”迎來了第二個“求道者”!
這個“求道者”,將“仙”和“魔”的方法混為一體,合而為一。
它作為一個“仙”卻主動尋求“魔”的生存方式。它與第一個“求道者”一樣同樣超越了時間、空間和自我的限制。
而它的如此做法,終於,勉強在“大道自然”之下,維持住了生機。於是由它開始,無數“仙”和“魔”都開始融合共生。
而這種“仙”和“魔”融合之後,新生的存在,便是“生靈”。
而蘇葉也將它稱作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