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石生命”誕生以後,蘇葉已經可以藉助“微塵”推演到靈魂和意識未來的道路將會是如何的了。
但是,推演的內容是千變萬化的。微塵上下浮動的一個小小的誤差,也許就會讓推演的內容大相徑庭。
譬如假使那微塵在與另一粒相撞以後,前行的軌道稍微擁有一絲絲隨機性。那麼對於未來的“命運”,就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這與蘇葉曾經進行過的推演不一樣。
雖然,基本規則是不變的,大勢也不會改變。但是即使如此,蘇葉也想看到發生在自己眼前的真實。
於是他便繼續盯著那“岩石生命”。
在岩石生命經過發展和記憶之後,一個迴圈系統就此誕生。但是,這並不是終結。
生命的蘊生,在於一次次的“求道”的過程。岩石生命也是生命的基本形態,它的初生就註定了——求道者,將會出現。
蘇葉不知道第一個求道者是誰。
但是,在他的宇宙中,他將會看到那第一個“求道者”!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岩石生命,似乎意識到在岩石上進行吞噬和融合過於緩慢,於是,它開始藉助著周遭的溫度,與“微塵”的力量融合,脫離了“岩石”的表面。而它便毫無疑問,是蘇葉宇宙中的第一個“求道者”。
它“超越”了。
它超越了時間的限制,超越了空間的限制,也自我的限制。
這個岩石生命,脫離了岩石本身,在無邊無際的虛空中求存。
可是,很快,它“求道”的過程卻遇到了危機。
此時蘇葉的宇宙,在微塵不斷地聚合分散之下,已形成了天、地、山、海等等的自然氣象的雛形。
而這“求道者”脫離了岩石以後,便要面對這些危及!
就好像,一條魚不能在大地上生存,一個人不能在大海中生存一樣。
這個岩石生命,雖然超脫了岩石,但卻也不能在岩石以外的地方所生存。
為此,求道者必須掌握“護道”之法。
蘇葉原以為,這位“求道者”會與自己一樣,掌握造化,洞悉法力,斡旋乾坤,撥弄陰陽。
然而,實際上卻並沒有。
這位求道者,雖然極盡努力,可卻仍然沒有辦法在新的環境之下生存。它的結果,最後便是……逝去。
蘇葉強忍著沒出手拯救這位求道者。因為,他知道,生命不會如此渺小。
而果然的。
雖然這位“求道者”逝去了,可是它卻給其他的岩石生命開闢出了另一條道路和經驗。追隨這位“求道者”的岩石生命前赴後繼!
隨著時間的演化,岩石生命逐漸適應了岩石之外的地方。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岩石生命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力求以自我為主體,將世界改變為類似自己適合生存的“岩石”。而另一派則是以“環境”為主體,力求適應環境。
很顯然,這兩派要走的道路,是完全迥異的。它們則是最開始出現“分歧”的存在。
雖然,這兩派“生靈”,都是曾經那求道者的後代。可是如今在經過漫漫歲月的演化以後,他們卻相互矛盾,相互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