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忽略“力量”的差距時。“新生”的法,就有可能是摩醯首羅超越“螻蟻”,成為“人”的希望。
是的。
摩醯首羅已經意識到,並且確信在自己的世界之外,有著更加龐大的大世界彼岸。
彼岸中,也有著比自己更龐大的“存在”。而相對於那些存在,自己只是一隻螻蟻。
如果敢輕易侵入,就會被輕易碾死。
唯有類似能仁應供“三乘法”這種絕不會被力量的差距毀滅的“法”,才是足以抗衡那“存在”的唯一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摩醯首羅和蘇葉達成心照不宣的一致的原因。
此時,摩醯首羅面對蘇葉,問道:“造化道?”
蘇葉微微點頭:
“我的師父告訴我,一切的形成都是有因的。極小,也可以是極大。也許我們存在的本身,就已經映照了你所說的那不可思議世界之外的‘存在’了。”
摩醯首羅頓了頓。
她隱約有所理解,但又不確定自己理解的是否是蘇葉所說的:“說的再清楚一點。”
蘇葉道:“你可知道提和竭羅?”
摩醯首羅點頭。
她知道提和竭羅,也知道提和竭羅的所作所為。
當然,她並不在乎提和竭羅。甚至,提和竭羅能夠存在沙中世界,也是摩醯首羅故意放任的。
單從“力量”和“法”上來說,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是不能簡單評說的。
當末法來到時,摩醯首羅才藉助大勢,佔據了三千世界。
而提和竭羅的沙中世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阻礙了末法的終結。這對摩醯首羅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劍來》
只有提和竭羅從沙中世界中主動出來,對摩醯首羅才是一個威脅,所以摩醯首羅在蘇葉出現以後,才會選擇以大毀滅力量試圖去摧毀蘇葉。
不過提和竭羅怎樣,摩醯首羅其實並不在意。諸佛的慈悲,乃至於很有可能感知到“彼岸”的阿彌陀佛,實際上目光都只是放在三千世界之中的。
他們沒有離開這世界的打算,他們的慈悲和穎悟,只是作用於三千世界的慈悲和穎悟。
這一點,和燭龍類似。
燭龍的西北天,也只是作用於山海世界的力量。如果沒有蘇葉,也就並沒有離開山海世界的可能……
從這點上來說,只有蘇葉,才是摩醯首羅的同道者。
因為蘇葉一樣看到,並且有前往“彼岸”的想法!
蘇葉道:“提和竭羅的沙中世界,是一個渺小猶如螻蟻一般的世界。她壓縮了萬物生靈,將所有生靈都存乎於‘此岸’之中。但是,所有原本有著鴻溝的生靈卻可以在沙中世界和諧相處。那是不是說明,我們其實就是‘彼岸’的映照?”
摩醯首羅的“紅光”頓時凝起。
她似乎在思索。
蘇葉所說的話,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但是摩醯首羅也並不認為這一定是對的。
當生命與生命之間跨越過鴻溝時,往往會出現一次次的飛躍。
如果單純的以“映照”來解釋,那是無法完全通透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摩醯首羅如今是三千界之主,三千世界就是她的身體。
她和“佛”或“魔”這樣一界之主,就有著鴻溝,有著或可能或不可能的“飛躍”的途徑。
那麼,那“天外”的存在,和摩醯首羅之間的鴻溝是什麼?這,才是摩醯首羅最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