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本聽不到有人吐槽肥仙兒、詩詩、或者嬌嬌、包子她們臺詞有多尬。
別的不提,就說林莄新……都知道林狗私底下說話一股大碴子味,咋改都改不了。可他所有參演的影視劇中,配音的人基本都是他自己。
私底下天天大碴粥不假,可電視上,永遠聽不到任何東北味兒。
這都是被“王治文訓練法”一點點水磨工夫給打出來的。
其他人如此,娜扎亦如此。
這旁白聽的他覺得很舒服。
而隨著這段唸白結束,另外一個聲音說道:
“加固的時候,一是成分,第二就是濃度……”
隨著這位頭髮稀少,身材微胖的老師傅坐在鏡頭前,透過一把摺扇,一點點的給舉例子,把“去黑”這一步到底該怎麼做給表達出來,畫面鏡頭再次切換到了《遊春圖》上面。
先是娜扎的旁白,向觀眾解讀為什麼要給畫作“去黑”,接著是這位老師傅解答理論,最後是畫面中,那去黑前後對比下的《遊春圖》……
還別說,單單就這一幕,看的許鑫就滿意了。
沒錯,《故宮》這紀錄片要的就是這種風格。
它並非是什麼重意而不重形的高山流水……恰恰相反,這部紀錄片的視角,始終都是這些修復文物的老師傅們。
透過一件件被他們復原的古董,來表達出他們精湛的手藝,與背後付出的辛苦。
用紀錄片這種客觀的視角,結構出這一門手藝的傳承,與天朝對於古董文物保護工作所做的努力,這才是這個紀錄片的核心思路。
讓更多的年輕人產生興趣,解答他們對於如何修復文物的疑惑等等。
原本許鑫還擔心,這支年輕的團隊哪怕在自己的指導下,做足了準備工作,第一次拍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很好……要麼是照本宣科,要麼是跑偏難調。
可……當這一幕片段看完之後,他心裡卻瞬間踏實了。
不錯。
這紀錄片的味兒就對了。
就這麼拍,沒毛病。
不過他沒著急誇。
這才剛開始……作為總導演,他得很負責的把大家拍的東西看完才行。
可不管怎麼說,心裡確實很欣慰。
對嘛……
紀錄片就得這麼拍,找到清晰的主旨、立意,用攝像機記錄下最真實的影像資料……
忽然他眼神一動。
說起來……
《舌尖2》好像是今年上吧?
想到這,他拿出了手機,找到了方修的微信,發過去了一條訊息:
“老方,《舌尖2》咋樣啦?”
方修沒第一時間回覆。
等許鑫看了大概20多分鐘的鏡頭片段後,“叮咚”一聲。
他拿出手機一看……
“唉。”
“老許。”
“我算是他媽的一言難盡了。”
這是方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