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條評論,他嘴角抽了抽……
很奇怪。
許鑫站在客觀角度,想反駁。
並且能說出很多反駁他觀點的言語。
可……他試著帶入到觀眾視角來看這片子,卻發現這些反駁的話語,自己一個也說不出來。
因為人家說的挺對的。
這也是剛才他和妻子說出的這片子的瑕疵。
四條線,都有。
但都沒做好。
雖然最後都相互交織融合在了一起……可就像是這條評論一樣。哪一點都沒做到極致。
而他看完這電影后的評價同樣也是好電影。但最大的感受並非是感慨馮曉剛這次有多厲害,或者是這個故事多好多好,而是不想浪費任何一粒糧食。
還真像是一堂歷史課……
歷史課,教人銘記歷史,肯定沒什麼不好的。
讓更多的人瞭解當年河南大逃荒的慘狀,銘記歷史,奮發圖強。
肯定沒問題。
但……為什麼包括自己在內,所有人的觀感都會這麼奇怪呢?
一邊嗦面,他一邊琢磨著。
同時繼續往下翻。
發現大多數都覺得這部電影太慘了,看完心裡很難受。
雖然只是表達,但總結下來就是:觀感一般。
這對電影而言……可不算什麼好跡象。
想了想,他關了微博,開啟了豆瓣。
搜了下《1942》後,很快,頁面載入。
評分已經解鎖了,超過4000人給打出的分數是:8.6
這分數……不差。
雖然跟自己那幾部開篇就上了9的電影分數比還低了一些,但只要電影后續口碑沒什麼問題,上漲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可當他看到評論時,卻發現不見什麼五星,二星三星的居多。
“我琢磨每年的12月份賀歲檔,您老人家可是霸主。這次是腦子抽了?上了這種基調的片子?”
“剛看完,就一個字:慘。慘到不像是馮曉剛。你要說這是西影廠的片子,我包容性會更強一點。但你好好的馮氏幽默不拍,賀歲檔送給我們這麼一盤苦瓜,我們怎麼吃?”
“說客觀點吧。電影確實是好電影,可以說是馮導這些年最用心的一部片子了。沒有惡俗,沒有歪曲,影片處處透露著用心。2小時20分鐘的片子可以一氣呵成的看完。
……好,客觀說完了,說主觀的:我記得馮曉剛採訪的時候,親口說了,這是他想給所有同胞們還原歷史的一個故事,值得被人銘記的故事。劉振雲這部我看過,所以劇情大概清楚。《溫故1942》題材比較嚴肅,上映前,我沒有擔心過馮導的藝術水準託不起來這麼大的題材,電影好壞,我還是懂的。但我想問,你這個讓人銘記的故事,想讓我們記得什麼?
其實前面我都還能忍。我最忍不了的是,你把原著裡的結尾給照搬了過來。那句“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寫它,圖個啥?”。
不好意思,在聽到這句旁白後,這部《1942》或許用偽紀錄片來概括會更合適。
嚴肅題材的電影向來難拿捏,歸根結底並非是劇情,而是核心。一部影片的中心主旨要明確。可在《1942》裡,我只看到了一部紀錄片。
甚至,它遠不如劉震雲的精彩。”
這篇……姑且算是短評的評論,評論人給了2星的評價。
就著這篇評論,他吃完了碗裡的面。
擦了擦嘴後,就給其他等候的客人讓了地方,壓低了帽簷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