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讓靜秋這個角色更加合理。
而劉一菲的演技也完美無缺的駕馭了這種“自卑”。
從走路的姿勢,到言談舉止那種慢聲細語,處處小心翼翼的感覺……直接利用反差,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靜秋。
在縣城裡的靜秋,就像是一隻關在了籠中的鳥兒。
與鄉下時,那動不動就露出了笑容的她截然不同。
因為看不見靜秋的笑,劉一菲更多要用眼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所以在整個縣城裡的戲份中,她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隻提線木偶,生活在媽媽的願望寄託,與那頭頂帶著個“大帽”的罪名之中。
而電影在這段程序中,許鑫減少了一切不必要的聲音。
背景音樂一次沒有出現過。
甚至靜秋所到之處的各種地方人都很少。
同時色調的處理也更加隱喻。
隨處可見的藍色,藍色的卡其布工裝,藍到發黑的屋子房頂,以及那更加灰暗的天空……
而為了讓這種藍色可以產生沉浸感,同時也在裡面新增那“苦中帶甜”的滋味,老三的出現,也都被許鑫安排在了晚上。
那種藍黑色沒有全黑的天空下,一盞昏黃的路燈下。
老三就站在那路燈下方。
而當靜秋走進了象徵著點亮自己內心的光影之中時,她才會褪去那種自卑與不安,在這一瞬間似乎重新化作了展翅高飛的鳥……
看的所有人都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
很簡單的拍攝手法。
同樣簡單的人物內心描寫。
可偏偏……搭配那種沉靜的氣質,以及悄然響起的變奏版,朗朗親自彈奏的緩慢鋼琴獨奏《bella ciao》。
這個縣城的夜晚,似乎在女孩的笑容中徹底變得鮮活了起來。
“哇哦~”
當看到路燈下面女孩那絕美的笑容時,現場那不足一半的觀眾裡面傳來的驚歎聲,就是對劉一菲最好的讚美。
不自覺的,她臉上一熱。
萬幸,黑暗的放映廳中,別人看不到她那一抹嫣紅。
而她不自覺的扭了下頭,看著那仰面朝天睡到不省人事的許鑫……
那一抹羞意又變成了無奈。
這要是蜜蜜演的……你要是還敢睡覺,我都敬你是條漢子……
唉……
剋制著自己捏著許鑫的鼻子把他喊起來的念頭,她無奈的搖了搖頭。
……
整部電影,就在許鑫這種不疾不徐的敘事方式中緩緩行進。
逐漸的,觀眾也看明白了。
這個名叫“靜秋”的女孩每次出現走路鏡頭,都代表著一種時間的交替。
她走的路短,時間過渡就短。
走的路長,時間跨度就長。
而在這期間,靜秋和老三的心態轉變、包括那種關係的確定,以及偷偷摸摸的情感,與整個縣城的“大鳥籠”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那一抹暖色的燈光,從夜晚的那一盞路燈開始,一點點的朝著黎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