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電影的剪輯讓肖洋覺得很舒服。
幹剪輯的人都知道。
一開始,大家都想炫技,也都喜歡炫技,恨不得鏡頭一幀晃悠八百遍才能彰顯出剪輯師的牛逼之處來。
可乾的年頭多了,剪輯師們會發現……比起炫技,他們更多的工作是要把那些一部又一部拍到普通人根本沒法接受的片子,變成一部部“能看”的作品。
而肖洋之所以這麼喜歡這部散發著一種踏實講故事氣質的電影,就是因為……他剪輯過《功夫之王》,知道那電影裡有多少慘不忍睹的鏡頭。
但那電影成分太複雜,光是電影爛這一點,鍋其實到不了劉一菲頭上。
更像是一種水土不服並且人家壓根就是糊弄你的產物。
所以,因為接觸過,他此時此刻看著鏡頭中的劉一菲,才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高興。
為對方在這部戲裡的表現而喝彩。
先別管後期怎麼說,至少前期這十幾分鍾,真的讓肖洋對劉一菲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第一階段,許鑫的處理很完美。
這是他作為剪輯師,對整部電影的認可。
只要維持這個節奏,先無關劇情如何發展,至少在整體節奏上面來,它是完整的。
至於同伴的偏見……
隨便聽聽就好了。
而肖洋的想法此時此刻就是在場的諸多影評人的想法。
無論國內國外。
作為專業的電影人,好電影他們可以誇,但本質上過來觀看,還是抱著挑刺的想法而來。
可至少這前面的17分鐘……
無論是配樂,還是男女主的演技,亦或是這些已經發生了的劇情,都讓他們看到了一種……很新的東西。
不是新在技術或者是藝術,而是一種風貌。
原來……天朝電影不僅僅只有苦大仇深。
也不僅僅只有打的很好看,可劇情核心卻薄弱的一塌糊塗的功夫片。
《山楂樹下》這部電影……很不錯。
至少對於這17分鐘來講。
……
而接下來的故事,與許鑫所賦予的電影氣質一樣。
無論是靜秋那“走資派”的家庭,還是她為了留校所經歷的一些事情,許鑫的處理都相當內斂。
靜秋回到家,想到再也看不到老三時,只是露出了難過的表情。
然後就默默拿起了家裡的那些牛皮紙信封。
熟練的摺疊好,用膠水封上。
這些信封都是要貼補家用的。
靜秋的母親回來時,看到了忙碌的女兒,喜悅也只是一閃而逝。
接著便同樣拿起了一堆信封,同時嘴裡還嘮叨著對靜秋爭取留校任教的叮囑。
許鑫在整部電影的處理方法上,把“家庭”這一塊的設定並不是什麼溫暖的家。
家,當然要溫暖,要有親情。
但考慮到那個時代,以及“走資派”這個名頭,他賦予了這個家裡的靜秋、靜秋媽媽倆人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感覺。
畏手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