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的眾人停下來歇腳。
而這段鏡頭許鑫當初拍的時候,其實花了不少時間。
因為他要一種水墨山水畫的感覺。
天氣太好,清朗無雲不行。
天氣太暗,看不見遠景那雲山霧罩的群山也不行。
劇組等了接近十天,才終於在一場雨後的初晴之中,找到了背景群山如水墨的霧染之意。
而為了符合拍攝進度,所有人是拿著毛巾,在搭配兩臺巨大的電風扇,吹了接近十分鐘,才把那樹下的青草吹出來了“晴朗”的模樣。
所以,此時此刻的群山,在所有人看來,就是標準的潑墨山水畫的感覺。
如臨仙境。
而按照天朝人的浪漫情懷,此時此刻別管是賦詩一首,還是寄情于山水,甚至青梅煮酒論英雄,都符合此時此刻的環境與心態。
畢竟這畫面真的太美……太仙了。
可偏偏,整個畫面卻新增了一層棕色濾鏡,看起來有些微微發黃。
一下子讓這畫面的山水自然和諧之意,落了幾分下乘。
弄的一些人眉頭微微一皺……
為什麼要在這種時候新增濾鏡?
把這種自然縹緲雲深處,山間清流蕩清煙的感覺表達出來不好嗎?
真的有些多此一舉。
可下一秒,他們就愣住了……
因為在這幅美景之中定格後,李雪劍扮演的張隊長掐著腰,指著山楂樹開口就是一句:
“這,就是咱們的那顆英雄有名的英雄樹呢。”
這句話其實還好,可聽到了張隊長的話後,領隊站在鏡頭的最中間,指著這顆山楂樹,一張嘴,有股“味兒”就出來了:
“我知道這顆英雄樹……同學們,這顆山楂樹之所以被稱為英雄樹,是因為在那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年代,見證了無數英勇的先烈為了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英勇獻身的!可歌可泣的場面!”
隨著他那……幾乎可以說是鬥志昂揚的熱切話語中,許多人下意識的開始翻各自的揹包。
要開始紀錄領隊的話語。
而靜秋雖然是最後才登上山頭,但掏出本子的速度卻是最快。
這時,張隊長開口說道:
“鬼子在這顆樹下啊……”
他話還沒說完,領隊再次開口:
“從第一位抗日英雄,被侵略者槍殺在這顆山楂樹下,無數抗日戰士在這棵樹下前赴後繼的在這裡犧牲,他們的鮮血澆灌了這片土地……你們都知道,山楂樹本來是開白花的吧?但這顆不同。因為被鮮血澆灌,最後它徹底就開紅花了……”
領隊在說,一群人在旁邊記。
那模樣……從天朝長大的這些人簡直太熟了。
就跟小時候出門郊遊,總要有個環節是要給你上上課的道理是一樣的。
尤其是領隊那種語氣,以及周圍人神態不一的那種專心致志的模樣。
給這處本是自然造就的鐘靈秀毓之中,把一股不屬於這裡的“匠氣”,搭配那俗套的語氣全都給衝散了。
而衝散了這股氣氛後,孫有才發現……許鑫似乎並沒有就此停手。
反倒是又來了一擊如同補刀的畫面。
話沒說完就被打斷的張隊長張了張嘴……用一種見怪不怪,同樣心照不宣的語氣點點頭,看著那山楂樹,就像是第一天見到,在仔細觀察一般的模樣說道:
“是,都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