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是漢家禁軍。”
漢家禁軍經歷過諸葛瞻、關彝兩任統帥,打過的敗仗與它上陣打過的仗基本持平,不要說比肩諸葛亮治軍北伐、軍威赫赫的時候,恐怕和漢昭烈皇帝劉備草創班子時相比還要遜色不少。
所以重整禁軍是首要大事,任何一位執掌蜀漢朝政大權的重臣都少不了一支忠誠可靠、能征善戰的京畿禁軍的支援,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中央的權威才能夠樹立,執政治國的宰臣也有底氣推行大方向的革新。
尤其是對於姜維這一位年過六旬、壯心不已,仍然心心念念想著北伐,要在有生之年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老將軍而言,他麾下必須擁有一支強大可靠的禁軍部隊。
姜紹點點頭,作為帶兵打仗的將領,也是姜維重整禁軍的有力助手,他深表贊同,堅定說道:
“重整禁軍,勢在必行!”
姜維沒有就一件事情過多展開,他又說道:“第二件事情,是三蜀之地。”
三蜀之地,是一個寬泛的地域名詞,原本指的是蜀郡、廣漢郡、犍為郡三郡之地,姜維話裡更準確的意思,應該是控制蜀中腹心之地,這是天府之國的精華所在。
這片膏腴地方就是國中賦稅錢糧的重要產出地,蜀漢的政權要穩固,這一大片地方就必須牢牢控制在中央的手中,不能夠出現動亂糜爛,也不能夠出現脫離控制。
幸好這些年以來,蜀中一直沒有戰事,腹心之地還是積累下不少財富,當然對底層窮苦百姓而言,那民有菜色的狀態是少不了的。
而不管是鄧艾殘部還是閻宇叛亂,這兩場天府之變的時間短暫,波及範圍並沒有擴大出去,蜀中受到創傷的最主要還是成都和附近的幾座城池,大體元氣還是能夠恢復回來的。
姜維對這一大片地方是勢在必得,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雖然是喜好鄭學,他的行事還是霸王道雜糅,對此是深信不疑的。
“第三件事情,是漢中的軍隊!”姜維說到這裡,語氣突然變得有點沉重,情緒也更加複雜。
姜紹心裡一動,情況他多少也知道一些。眼下中央成都經過兩次天府之變,禁軍的力量受到嚴重削弱,反而變成了邊境的各支軍隊是強大起來。
其中最強的,當然是一直承擔著屯駐北邊,攻擊和防禦魏國大敵的漢中大軍。
這是蜀漢一貫以來的軍事部署,然後才是南中,最後是巴東方向。
南中的兵馬比較特殊,因為按照諸葛亮丞相的設想,平定南方之後,在南中留下屯駐兵馬,就要糧草供應,要糧草供應,就必須組織軍民屯田,軍民屯田周邊蠻夷密佈,又必須增加兵馬,就像是一個惡性迴圈,會把主張全力北伐的國策給帶偏了的。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和南中多次出現小規模叛亂,蜀漢還是增加了一些屯駐南中的兵馬。
當然,僅僅靠國中調派過去的兵力鎮守南中那是杯水車薪,遠水救不了近火,南中最主要的軍事力量,還是居住南中多年的漢人豪強和種族眾多的蠻夷不落。
蜀漢軍中赫赫有名的飛軍,本身就是這種成分雜糅的南中部曲。
他們雖然野蠻兇悍善戰,但也桀驁不馴,若是所領非人,那就是變成一個隱患。
比如這一次的閻宇之叛,他就聯絡了南中的兵馬,那裡是他曾經鎮守多年的地方,有一些舊部存在,而根據姜紹平定盜寇時獲取的情報,南中的一部分兵馬也確實是蠢蠢欲動,有響應閻宇的蛛絲馬跡。
最後的巴東兵馬,防禦的是東吳方向,因為孫吳以水軍強悍著稱,所以永安督羅憲麾下的軍隊以兵、船組成,他們受限於蜀漢東連孫吳的國策,軍隊規模最小,只是為了維持邊境的穩定,沒有具體的軍事行動任務。
但巴東兵馬也不乏精銳,閻宇帶來的拱衛京畿的部曲,主力就是巴東的人馬,他們以少敵眾,把佔據數量優勢、甲仗精良的關彝打敗,還是能夠證明他們的不錯戰力的。
這三支兵馬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以姜維舊部居多的漢中兵馬。
這支軍隊裡面有姜紹多年掌軍打下的根基,也是日後姜家父子北伐中原的主力依靠,他們不管是從短處還是從長遠著眼,都必須儘快把漢中的軍隊重新拿回來。
不過因為之前外戚張紹的佈置, 目前漢中的軍隊主要是掌握在輔國大將軍董厥的手中。
董厥自劉禪時期,就因為種種原因與大將軍姜維隱隱形成了敵對關係,此時是敏感時期,想要把漢中的軍隊重新收回來,就不得不投鼠忌器,擔心狗急跳牆、心生不安的董厥會做出什麼瘋狂的事情來。
姜維此時最擔心的其實也是這一點,他補充說道:
“閻宇之叛,發在腹心,害在邊境。為父這些時日也掌握了一些情報,南中的情況,你也知道,有些人蠢蠢欲動,就不多說了。東邊的羅家目前倒是沒有什麼動靜,但聽說漢中的董厥很不安生,所以我等要以最小的代價,儘快地拿下漢中兵權。”
“最好能夠爭取到宮中的支援,相信太皇太后深明大義,一定是能夠明白這其中的利害的。”
姜紹沉思片刻後,對姜維說道。
對於宮中的態度,姜維沒有說什麼,他只停頓了片刻,又說道:
“第四件事情,就是尚書檯和秘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