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姜紹身邊,放慢聲音說道。
姜紹聞言點點頭,難怪羅憲說帶上他這個參軍,必有裨益。
沒錯,這個楊參軍就是永安都督羅憲麾下的參軍楊宗。
那晚,姜紹拒絕羅尚等人的“好意”,內心提高了警惕,但東道主羅憲不以為意、盛情依舊,在引姜紹入座深談後,竟主動推薦麾下參軍楊宗加入使團,並信誓旦旦言稱楊參軍熟悉吳地情況,能夠助姜紹一臂之力。
姜紹想了想,沒有推辭。
雖然使團並不缺少熟悉吳地的人,但自己一推再推,會讓屈尊的羅憲當眾難堪,壞了彼此交情,在蜀漢國內平添一個棘手的敵人。
況且只有一個參軍楊宗加入使團,只要私下派人留心注意,他隻手單拳,縱然有歹心,也壞不了自己的大事。
現在看來,這個楊宗除了喝酒厲害,熟悉吳地情況和大江水文外,還能夠細心揣摩上官所思,主動充當參謀顧問,確實是個有能耐的人才。
過了峽口後,大江水流平緩了許多,船隻也不再起伏顛簸,使團的船隊又恢復了正常隊形。
振作精神的姜紹走到船頭處,很快就發現了掛著孫吳旗幟的艨艟戰船,他們嫻熟地遊走在江面上,不遠不近地跟在使團船隊附近,相互之間打著看不明白的孫吳舟師旗號。
他能隱隱感受到來自吳船的敵意,轉身走回船艙,讓人召集副使呂雅、何攀還有楊宗等人前來議事。
“使君,先前派去投書告喻的人已經返回,他們說吳國的人就在西陵等候。”
呂雅臉色有點難看,看來這江上風浪也給這位常在蜀地的外交官造成了一定影響。
按照以往的出使經驗,使團先派人去給吳國邊郡投書告喻,驗明自家使團身份和赴吳目的地。
東吳分段防守大江,沿江將官、長吏就會把訊息傳回吳都建業,然後派出戰船兵卒在轄區內護送漢家使團一程。
姜紹點點頭,轉向楊參軍,這個面色微赤、身材矮壯的巴郡人也不推脫,補充說道。
“孫吳從宜都郡分析出建平郡,作為邊郡與我漢家巴東郡相鄰,但此段大江要害仍在西陵督(在宜都郡內)的管轄內,過了峽口,就是西陵!”
“這西陵督將乃是陸抗陸幼節,故吳國丞相、大都督陸遜之子,不久前剛剛與我永安軍交過手,還與吳將步協等部圍攻過永安城,這個人的部曲在攻城吳軍之中最是精良嚴整,手上沾了不少永安軍民的鮮血。”
楊宗說話聲音不高,語氣間卻透出一股森森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