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七月,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清晨,太陽從東邊生氣,將整座大明宮照耀的金碧輝煌。
大周帝國的朝會,正在含元殿中舉辦。
也許是被歐羅巴相關的訊息刺激到了。
也許是李江對於大周帝國的情況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今天的朝會,很多人都感覺出來他跟往日有所不同了。
“陛下,眼下長安城跟江南各州縣有許多人員和貨物的往來,但是現在的運河只能通行小船,很是不便,微臣提議朝廷徵召民夫,疏通河道,修建長安城到揚州的大運河。”
趙高“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話剛剛落地,楊廣就先跳了出來。
而跟他事前商量好了的李建成,自然也立馬站出來聲援。
“楊中郎言之有理,如今朝廷大軍在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平定亂匪,如果能夠船隻可以從長安城直接到達揚州,那麼對於平定江南的戰事也是很有好處的。”
“微臣認為楊郎中和李侍郎的提議非常好,修建大運河,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工部侍郎嚴世蕃,自然也是支援楊廣和李建成的。
“圓明園的修建,讓長安城四周的流民都有了去處;如果修建大運河的話,可以讓更多的流民找到謀生的去處。
陛下,這著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微臣也認為工部可以儘快啟動大運河的修建。”
王莽這個尚書左僕射站出來表態,讓朝中的局面一下就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
“陛下,按理說微臣應該要避嫌的,不過楊廣的這個提議,確實算是利國利民,懇請陛下慎重考慮。”
這個時候,楊堅也站了出來。
反正王莽都先表態了,他再說什麼都不會顯得那麼突兀。
“各地的流民如果不妥善處置,很容易生出亂子來。如今朱元璋和劉邦的叛亂已經給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帶來了非常大的混亂,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賦稅收入。
假如其他地方再有亂黨鬧事,將會起到一個非常不好的影響。
修建大運河雖然需要耗費一些錢財,但是能夠為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百姓找到謀生手段,還是值得考慮的。”
李淵這話說的自然也是冠冕堂皇。
要不是李江很清楚他是什麼人,都要相信他是大周的大忠臣了。
幾位朝中重臣都下場了,自然沒有幾個人敢跳出來反對了。
“洪尚書,九邊將士在於胡人交戰的過程之中,應該抓獲了不少的俘虜。
兵部把這些俘虜押送回長安城,工部組織這些俘虜去修建大運河吧。”
做事不能太急。
大運河是需要修建的,但是肯定不是今年。
不過朝中那麼多人都贊同,李江似乎沒有理由反對。
所以他很是巧妙的把矛盾轉移到了戰俘身上。
“陛下,單靠那些戰俘,恐怕會人手不足呢。”
許敬宗自然知道朝中大臣都想著儘快的把大運河搞起來。
但是按照李江的這個安排,他又快不起來。
這個時候,他自然要趕緊站出來。
要不然到時候他就要背鍋了。
“無妨,先把架子搭起來,其餘的後面再說!”
李江這麼一說,大家倒也不好怎麼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