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多元化模式的話,飛龍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李興文含糊道:「飛龍跟萬可的情況不一樣,我們靠的是產品。」
聽到李興文這個回答,王詩有點無奈。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王詩肯定是嗤之以鼻。
現在說這話的人是李興文,王詩還真不好反駁。
不管是辣條還是,都是相當厲害的產品。
正是因為這些產品,飛龍才會在發展的如此之快。
反觀萬可的多元化模式,只有一
個樣子,根本就沒有裡子。
沒有足夠好的產品,想要盈利是很困難的事情。
飛龍的產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創造了歷史。
短短一年的時間,飛龍的產品就由國內轉到國外銷售。
光是這一點,就不是華夏其他企業能夠相比的。
李興文說飛龍跟萬可的不同點,應該就是在這裡。
當然,這些都是王詩自己的猜測。
真實的理由,李興文自然是不會告訴王詩的。
「我認為萬可想要繼續發展下去,就應該走專業化的道路,專心發展一個行業才是硬道理。」
對於李興文這個建議,王詩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現如今的萬可,手底下有飲料公司,揚聲器公司,以及供電服務公司。
從這麼多公司可以看出,專案十分的雜亂。
李興文現在提這麼一個建議,讓王詩覺得非常有道理。
手底下這些公司在萬可旗下,發展的並不好。
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王詩根本就管不過來。
萬可在初期發展後,王詩就開始快速的擴大規模。
在華夏,企業擴大規模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買公司,買專案。
專案和公司是買了,可經營和管理方面卻跟不上。
這些專案都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產品,自然不會有多少盈利。
正是這些原因,才導致了萬可的虧本。
如果是其他小公司的話,對於虧本這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一旦虧本,絕對能夠立馬發現。
在萬可這樣的企業,所有人關注的都是它的規模。
至於它的盈利能力,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懷疑。
在這麼一種情況下,王詩同樣沒有關注萬可的最終盈利。
直到王詩算了一筆賬之後,才發現萬可每年都在虧損。
在這麼一種情況下,王詩知道必須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