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師傅,禮部和瓦剌,韃靼的和談,談的如何了。”
金英起座欠身回答,給朱祁鎮做起來彙報。
瓦剌和韃靼,對賠償金銀還有歸還人口一事倒是答應的痛快,沒什麼推三阻四,顯得到有些誠意。
韃靼那,關於脫脫不花承認大明宗主國,去帝號的事答應的也是利落,說是脫脫不花來的時候就答應了,以後自稱韃靼汗。
還有大明對漠南蒙古,河西之地的領土要求,韃靼部都沒有異議。
畢竟這些地盤要麼在瓦剌人手裡,要麼已經被大明實際控制,都和韃靼沒什麼太大關係。
所以啊,韃靼答應別人的東西倒是答應的爽快,甚至暗中表明,若是瓦剌不肯歸還河西之地,韃靼願替大明奪回這些地方。
瓦剌對漠南倒是沒什麼話說,畢竟這已經在大明手中了,瓦剌兩三年的功夫也無力做些什麼。
至於河西之地,兩邊談了數次,瓦剌的態度,也是一次比一次軟化。
金濂可以斷言,瓦剌對河西之地雖是看重,但也沒到非他不可的地步,之所以咬住不放,不過是多加些條件罷了。
當然,談判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馬匹的問題上,瓦剌,韃靼罕見的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他們都清楚,若是明國藉此訓練出強大的騎軍,對誰而言,都是災難。
所以在進貢和買賣馬匹上,瓦剌,韃靼給出了數量與大明要求的,相差甚遠。
瓦剌,韃靼每年進貢五百匹,只有朱祁鎮要求的六分之一。
至於種馬,更是堪堪只有兩百。
於是乎,這談判也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僵局之中。
這一點上,朱祁鎮也早有預料,也想到了辦法。
“金師傅,下次再談的時候告訴他們,大明可以提供一批甲冑武器,至於提供給誰,是瓦剌還是韃靼,這就得看他們的誠意了。”
甲冑,武器……
鄺埜立馬明白過來,也趕緊起身說到:“陛下,這萬萬不可啊,如此一來,無論是瓦剌還是韃靼,誰得了這批甲冑武器,對我大明,百害而無一利。
臣知道陛下這是二桃殺三士的古法,但臣以為,陛下可換作鹽鐵茶葉,大抵的效果,差不了多少。”
大明的甲冑和武器,對於草原上的骨箭來說,簡直就是鳥槍換炮都不止。
精鐵這可不是一般的生鐵能比的,盔甲和刀劍,多數是百淬成鋼,和鐵鍋什麼的,就是天壤之別啊。
可以想象,這些東西給了他們,無論是瓦剌還是韃靼,他們會用來幹嘛?
自然是殺人。
而且極有可能殺的就是大明的百姓。
朱祁鎮搖搖頭,突然問道:“郭敬這人,鄺師傅還有印像吧。”
鄺埜點點頭。
有,當然是有,前大同監軍,也是鄺埜從土木堡逃回來之後辦的第一個人。
“朕當初誅殺郭敬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在邊關大肆走私,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貨物,這裡面就有刀劍盔甲。”
朱祁鎮之所以這麼清楚,還是因為當初查曹吉祥內庫的時候,查出了一批武器的走向,就是流向了大同。
流向大同之後去了哪,這就不言而喻了。
“朕想問問鄺師傅,難道這郭敬不知走私武器甲冑是萬死之罪,一旦事發就是抄家滅族的禍事?”
郭敬不知?
他當然知道,他能做到大同監軍的這個位置,他的水平,說實話,不比一地巡撫差多少。
朱祁鎮等了片刻,悠悠說到:“為什麼?說到底,還是財帛動人心,見錢紅了眼。”
短短兩句話,就點出了問題所在。
畢竟,當手中的權力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時候,這意志力稍稍薄弱一些,就把持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