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用是大同沿邊的一個百戶,他的轄區,不過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堡子,裡面大抵住著兩百來戶人家,人口不過一千五百人。
整個堡子,老少爺們加起來才八百來口,青壯滿打滿算也就五六百人。
軍戶軍戶,農忙時就是種地的兵,打起仗來就是大明的官軍。
自己這個百戶,與其說領著這五百來戶所謂的官兵,倒不如是五百老百姓。
這些人裡,拿鋤頭比拿刀要熟練的多。
每年秋冬巡邏的時候,總有些人提著筐雞蛋找到他這個百戶,想著能把自家上了年紀的男人或是十二三歲的兒子編進官軍裡一同巡邏,拿份錢糧,哪怕少些都沒問題。
每年秋冬,趁著貓冬的時候,吳大用就帶著這五百老少爺們沿著關牆溜達巡邏,滿世界的去找偷偷翻過關牆的蒙人。
這些蒙人多是附近小部落的,也是窮的叮咣響。
吳大用記得他們中間不少連箭都沒有,有的甚至用骨箭。
每年入冬,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去,經常趁著天黑從一些小隘口摸進來,然後趁機撈上一筆,什麼都拿。
有的時候運氣好,能遇上個十幾個蒙人,這簡直就是老天爺保佑,這是給自己送功勞來了。
一個人頭五兩銀子,最後落在自己手上至少能有個二兩,從哪去找這般的好買賣去。
不過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
蒙人騎馬跑的賊快,箭也射的賊準,看見自己這邊人多,拍馬就跑,攆都攆不上。
不過今年不一樣,吳大用也不亂跑,就老老實實守在堡子裡,每日都是拼了命的練兵,整的不少人叫苦不迭。
一個多月前,皇帝御駕親征,調了十幾萬大軍上前線,說是個瓦剌人打仗去了。
吳大用為了漲漲世面,心裡也發癢,這十幾萬人馬該是個什麼樣子?
他尋個機會跟著過去看,眼看著皇帝的人馬烏泱烏泱,一眼望不到盡頭,過隘口的時候,從一大清早走到日頭都要落下,足足走了一天。
不過終究是要打大仗,吳大用覺得有些不踏實,和周邊幾個百戶湊錢請千戶大人喝了頓酒,想探探口風。
酒桌上,上官打著酒嗝,說來的都是京師的精銳,除了皇帝老子,那些個國公,侯爵,還有大官全都來了。
瓦剌那邊也慌了,從各部落東拼西湊了七八萬人和皇帝對打去了。
吳大用聽得嘖嘖咋舌,乖乖,幾十萬人打仗,這該是個什麼陣仗。
上官說的頭頭是道,要是這仗贏了,這些個蒙人,全都得老老實實下來,看誰還敢入關搶劫?打不死他。
吳大用還覺得有點可惜,要是以後沒了這些蒙人,這賞銀可就全沒了,這以後從哪去找功勞。
吳大用接下來一個多月,過的十分安穩,沿線的蒙人也沒再來劫掠,倒是當他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
可安生日子沒過多久,上官突然傳來命令,他這個堡子,要抽出二百人去大同,防著瓦剌公攻打大同。
吳大用糊塗了,朝廷不是有幾十萬的大軍在土木堡和瓦剌打仗呢,幹啥又要抽兵增援大同。
他讓人去附近的幾個衛所,寨子打聽,也都接到了命令,大一些的抽調了五六百人,小點的也是兩三百人。
吳大用不敢違背上面的命令,看著手下二百來人離開,又看了看餘下的三百來人,心底空蕩蕩的。
沒過多少日子,有人告訴他,大軍在土木堡敗了,就連皇帝都被人抓住了。
吳大用愣了,他記得當初那十幾萬大軍,又都是京師來的精銳,怎麼可能有他們打不贏的仗?
接下來,幾乎天天都有壞訊息傳來。
據說瓦剌人帶著陛下到了大同城外,眼看就要攻打大同了。
有人說朝廷從各地調兵,要和瓦剌人決戰,奪回皇帝。
也有人信誓旦旦傳著,說是朝廷要和瓦剌議和,要送給瓦剌數不清的金銀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