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接下來居然掰著手指算了起來:“這打仗嘛,朕聽那些老將說,不外乎有多少的兵,有多少的糧食。
先說兵,瓦剌就是把能用的兵都用上,撐死不過十幾萬的人馬。
我大明呢,土木堡一戰,京營近乎十萬主力突圍。
這些兵,都是我大明的精銳,那能與你們瓦剌野戰且不輸下風的兵馬,說是百戰之軍也不為過。
而且除了隨朕御駕親征的這十萬人馬,北京留守的人馬尚有八萬多人,雖然多是些輔兵工匠,戰力雖不及正兵,用來守城是綽綽有餘的。
光是京營這十幾萬的大軍,怕是都能讓你們頭疼的很。
可我大明,又豈止這十幾萬大軍?
別的不說,我大明在南京,還有個南京三大營,有著個十幾萬的大軍。
哦,對了,南京那邊,除了大軍,還有庫存的盔甲兵器,火銃加起來兩百餘萬件,火藥數十萬斤,火炮數千門,光是這些家底,就讓人望塵莫及。
就這,朕還沒有將河南十萬的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二十萬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的八萬運糧軍算上,伯顏你給朕算算,光是這些就有多少人馬了?
就這,朕還沒有算上衛所兵,各地的班軍。”
伯顏堪堪一算,就這已經到了驚人的五十餘萬人馬。
伯顏知道,明軍的數量遠遠不止朱祁鎮說的這些。
宣府,大同,陝西,遼東,光是幾個地方就不下二三十萬,饒是按照也先的想法,讓韃靼,兀良哈,沙洲,女真等部落牽制,可明軍還是輕輕鬆鬆就能抽出十來萬的人馬。
況且,熟悉漢人的伯顏清楚,一旦明國形勢危及,釋出勤王詔令,各地招募兵員……
恐怕到時候瓦剌要面對的明軍,五十萬翻上一番都不止啊。
朱祁鎮這次沒有吹牛,歷史上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在短時間內就徵集幾十萬大軍,又從南京武庫運來一百二十萬件庫存的武器。
相比瓦剌那個窮叫花子,大明可謂是富得流油。
“說完了兵,再來說糧。”
朱祁鎮起身,拿著碗在桌上擺弄起來:“這是南通州,這是北通州,這是京師。
我朝自太宗以來,南北運輸,九成九都是走的運河一線,實話告訴你,北通州存糧數百萬石,這個量,不少了。
朕相信,一旦瓦剌破關,朝廷立刻就會將糧食從北通州運往京師,用以守城,以備不時之需。
北通州距離京師不過數十里,朝廷修建馳道,最多兩個時辰就到。
到時候朝廷無外乎多花些銀子功夫,幾日的功夫就能把糧食運進京師。
到那時候,就算你們兵臨京師,京師兵精糧足,又是天下第一大城,你們,拿的下嗎?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
連一個紫荊關四天都沒拿下,都是在叛徒的帶領下抄了小道,繞道背後才勉強破關。
即便是在歷史上,也先一路殺到北京城下,可沿途一個大城都沒拿下,最終也是無奈退出關內。
朱祁鎮接著繼續擺著幾個碗:“這是宣府,內三關,大同,這三地兵馬緊隨其後,一旦你們在關內受挫,那便是孤軍深入,至於下場,朕就不用多說了吧。
朕說句不客氣的話,哪怕朕在土木堡全軍覆沒,你們也佔不到多少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