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輔兵和民夫滿地亂竄,場面頓時陷於混亂。
督戰的將校這次沒有過多阻攔。
因為那隊賊兵出城後,直奔他們而來,顯然他們便是賊兵的目標。
而這些輔兵和民夫又毫無抵禦能力,若不放他們逃生,便只能任由他們被刀箭屠戮。即便不顧惜他們的性命,也得考慮攻城所需的民力……
說時遲那時快,約百人賊兵在賊將的帶領下,已快速殺向民夫最聚集處。
當然中間有三道壕溝阻攔,他們並不能真正殺至民夫叢中,而是一樣揮舞兵刃一邊大聲嚷叫,專以恐嚇、驅趕為主。
待跑至壕溝旁,再取下弓弩放出一撥箭雨,射殺那些掉在後面的民夫……
另一邊,朝廷各軍也一直防備賊兵出城,所以特集結了遊騎為騎兵隊,列於大軍兩旁。
見到城門放下,不用等待將臺處傳令,這些騎卒便忙跨上馬,朝著賊兵小隊的行進線路截殺過去。
方才還在埋怨有壕溝阻斷,不能痛快虐殺民夫的賊兵們,此刻便得慶幸有壕溝阻斷,對面精銳騎兵不能掩殺過來。
雙方便隔著壕溝對射。
但固定的目標和移動著的目標顯然是不對等的,所以只對射了兩三箭,賊將便連忙大聲招呼,帶領賊兵趕緊撤退。
然而出城容易,想要回城便難了。
朝廷騎兵不但追著射擊,還仗著馬匹的速度,早分了騎卒等在了他們回城的線路上。一時箭雨陣陣,下在賊兵回城的整條路上。
等到城門再被吊起來時,出城的百人賊兵只活著回去了不到二十人……
接著,輔兵和民夫被再度驅趕至壕溝旁,繼續掘土、埋土。
無疑此時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他們只想著趕緊填平這些遭天譴的壕溝,再趕緊逃回去,遠離這片殺人的魔鬼地。.
其後城內也未再派兵出來干擾。
至午後三刻,外圍兩道壕溝已全部填平,包括壕溝旁的鹿角、柵欄、鐵蒺黎等,已全部被清理乾淨。
此時李曄下令全軍暫行修整,待養足精銳後再行攻城。
後方營寨內的伙伕兵準時送來食物。
無需將校催促,所有人拿著食物便趕緊食用,還可以多搶出些休息的時間……
這個時代人們大多仍是一日兩餐,但既是在戰時的軍隊裡,李曄大可破例讓軍卒們一日三頓,以便作戰時精力飽滿。
最後一道壕溝距城牆腳僅三四十步,已在弓弩射程內,且城上的賊兵若有力大者,拋下的礌石亦可砸到,因而填埋的難度要遠大於外圍兩道。
為儘量降低民力損耗。
待修整畢拋石機再度全部開炮,對著隴州城頭齊轟了半個時辰,將整個城頭上的工事建築再度摧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