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領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天下兵馬,總攬天下兵事。
各地分九兵馬府行營,兵馬府內建都帥一名,總領兵馬府區劃內的兵事,包括將校任免、興兵討逆、緝捕盜賊等。
河東兵馬府,都帥李克用。
轄區為除雲州、河中以外(這兩地本就不在李克用的掌控下)的所有河東道屬地,包括晉陽、汾、沁、遼、嵐、石、忻、代、朔、蔚、澤、潞等十二個州府。
其中潞、澤二州本為昭義軍領地,為李克用強奪,朝廷同意了李克用所奏請的二州刺史人選,但並未將其劃歸河東軍領地。而此次的兵馬府行營區劃中,直接將這二州劃歸河東兵馬府,明顯是存了示好之意。
汴宋兵馬府,都帥朱全忠,
轄汴、宋、亳、潁、滑、鄭六州。
其中,汴、宋、亳、潁四州為朱全忠的宣武鎮領地,滑、鄭二州奪自義成軍,朝廷也早承認了朱全忠的佔領。
其實,河陽鎮所領的東都洛陽、懷州、汝州也已為朱全忠實際佔領,但朝廷卻另置河陽兵馬府,另任張全義為都帥。當然這一點還可以強行解釋,畢竟張全義還住在洛陽城裡。
但以下幾處便將朝廷的意圖顯露無疑。
陝、虢二州已實際為朱全忠佔據,朝廷將其劃歸河中兵馬府。
曹、濮二州本天平軍朱瑄領地,已被朱全忠搶佔,可朝廷再次將其劃歸鉅野兵馬府(天平軍領地內標誌性地理為鉅野澤)。
淮西之地除陳州外,其餘許、蔡二州已被朱全忠佔有,朝廷卻再次設立淮西兵馬府。
還有朱全忠從時溥手裡搶來的豐縣、蕭縣等地,也全還給了時溥的徐泗兵馬府……
若再與李克用的河東兵馬府能全領實際據有之地,除非朱全忠失了智,否則一定能看出朝廷打壓他的意圖。
當然,朝廷如此劃分只能說是心不公,但卻並沒有違制。
雖然朝廷不斷地給朱全忠封爵,從沛郡侯到沛郡王,再改封吳興郡王,再進封東平王……但他所領職務始終是宣武軍節度使,而宣武軍的鎮地,也一直是汴、宋、亳、潁四州。
其餘各地行營,也均秉承拉一踩一的策略。
河北地區。
有盧龍節度使李匡威、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平盧節度使王師範、魏博節度使羅弘信、義昌節度使盧彥威。
考慮到李匡威勢力最大,朝廷選擇拉的是王鎔和羅弘信,踩的是李匡威,其餘三位節帥不拉不踩,讓其管控現有領地兵事。
淮南地區。
自高駢死後,整個淮南、兩浙一帶陷於了長期混戰,各路藩帥輪番廝殺。
至此時,秦彥、畢師鐸、高霸、趙鍠、薛朗等老牌藩帥已被逐個淘汰,餘下的主要勢力有孫儒、楊行密、田頵、董昌、錢鏐、張雄等。
其中,楊行密和田頵同屬「三十六英雄」,當朝詩人韋莊曾言「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興亡盡此中」,就預言了淮南政權,最終會落入楊行密為首的這個三十六英雄團體。也就是說,楊行密與田頵目前處於合作共事階段,可歸為同一勢力。
錢鏐其時已單獨領浙西之地,但他名義上仍尊奉老長官董昌,故而這二人也可歸為同一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