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站在辯護人席位容,目光灼灼的看著法臺之上的審判長和審判員,臉上帶著從容不迫的淡淡笑。
對於這個案子,他還是有不小的自信的。
主要是被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常規踐行辯護的主要角度或者策略,無外乎主動認罪認罰,主觀惡意性不強,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等等。
這些幾乎是萬能的減刑辯護策略。
只要被告不是蠢到無可救藥,大多數情況都能套用進來。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辯護策略雖然通用白搭,但效果總歸是有點差強人意。
這些道理張偉自然明白。
所以他從接到這個案子的第一刻起,就沒有滿足那些常規的減刑辯護策略,而是著力於尋找新的更有力的減刑情節。
結果還真被他找到了,而且還擁有著近乎於釜底抽薪的奇效。
這個策略擁有雙重保險。
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就是否認交通事故與兩個被告人的尋釁滋事行為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係。
只要把這個因果關係被駁倒了,那麼周洪濤二人的罪責將會大大降低。
他們的基準刑會從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直接降為五年以下。
這樣一來,張偉有把握將周洪濤的刑期減到三年,至於周雨楠,緩刑妥妥的,最好的情況說不定能撈個判一緩二。
如此之大的減刑幅度,在張偉接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都是極為少見的,一旦成功了,將會成為他又一經典案例。
張偉有不小的把握。
即便這個失敗了,也還有第二重保險。
一個小小的交通事故,是否算得上“嚴重破壞社會秩序”。
這一點,也會極大程度影響量刑。
在第一重保險奏效的情況下,這第二重保險便派不上用場了,可一旦第一重保險失敗,那麼第二重保險便可發揮作用。
雖然減刑效果差一點,但也強過那些透過的辯護策略。
雙重保險,雙管齊下。
焉有失敗的道理?
張偉胸有成竹,從容淡定。
陳忠漢和左右兩位審判員小聲交換了一下意見,接著看向公訴人席位,開口道:“公訴人可有什麼想說的?”
沈天賜緩緩站起身。
雖然張偉的辯護角度讓他有些始料未及,但是作為一個經驗豐富,業務能力極強的檢察官,沈天賜還是很快便理清了頭緒,找到了反駁的角度。
“我不同意辯方律師所說的因果關係不存在。”
沈天賜態度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接著道:
“雖然交警大隊認定本次交通事故是寶馬車司機李某全責,但這並不意味著交通事故便與其他人無關了,因為交警大隊進行責任劃分的時候,更多的關注點在於雙方駕駛員。”
“寶馬車司機李某拿到駕駛證不到半年,尚處在實習期,是一個新手司機,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不能過於苛責的要求新手司機能夠做出完全正確的選擇,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
“本來李某正常架勢車輛行駛在平坦、空曠的街道上,如果沒有外界因素干擾,那麼她基本不會出現大的失誤,更加不可能偏離正常行駛方向,追尾停靠在路邊的車輛。”
“而這個外界因素,便是那瓶礦泉水。”
沈天賜環視一圈,繼續說道:“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為,如果沒有礦泉水突然滾到路面,李某便不會操作失誤,也就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這個礦泉水雖然不是被告人丟出去的,但是丟礦泉水的人馬三兒,是被告人喊來的,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導致的後果,自然跟被告人脫不了干係。”
“就好比,張三喊了李四和王五來到一家沙縣小吃尋釁滋事,結果李四是個暴脾氣,二話不說衝上去就把人店給砸了,你能說這個事情跟張三沒關係嗎?在給張三定罪量刑的時候,能隨隨便便把這個後果給忽略了?”
張偉眉頭一皺,起身反駁道:“反對!公訴人舉例不當,有偷換概念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