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怎麼會這樣?”
“那卡車是第一批蘇聯援助物資,有年頭了,出事的地方又正好靠近山區。我到現場看了看,那路基少說有七八米高,底下都是大石頭,趕寸了。”
“你還沒吃飯吧?柱子哥給你留了麵條,不過都坨了...”
“沒事,坨了我也愛吃,那是你的生日面嘛。對了,我給你準備了生日禮物。”
...
回到南房,杜守義又回想起了下午那場緊張的搶救。
“醫生!病人心跳停止了。”
“趕緊心肺復甦...”
...
看著病床上一個個等待救治的傷患,杜守義終於明白了,並且由衷地感謝起系統來。
系統這個月初獎勵了‘急救技能’。那可不單是為了建國,更是為今天這種局面準備的。否則他只能帶著絕望和無奈做一名旁觀者...
和馬伽,跑酷一樣,‘急救’包含了很多二十一世紀的技術,但萬變不離其宗:恢復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當杜守義眼前的一名病患心跳停止時,他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用雷電果實能力對他進行電擊除顫,而這是今天最大的隱患了...
電擊除顫在一九四七年首次應用於臨床。一九六二年左右,剛剛發現直流電比交流電更安全,從此,直流電除顫技術才逐漸被大規模用於臨床,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在一九六+四年的新種花,這項技術是絕對的空白...
六月十二日一早,杜守義來到市區人民醫院,他昨天救治的三名傷患中,有兩名已經被轉到了這裡。
“守義,早。”
“荀醫生,您一夜沒休息?”
“早習慣了。守義,順義打來電話,你昨天用家傳功夫救下的那名病人已經脫離危險了。”
杜守義已經想了一晚上,他決定把‘苟’字訣先放一放,要讓除顫儀提前‘發明’出來。救死扶傷,這才是一名醫生該盡的本份。
“荀醫生,我先去看看病人,待會兒有時間我想和您單獨聊聊,有關昨天的事兒。”
...
在日後遞交的報告中,隱去了‘家傳功夫’這個細節,變成了:一名懂電工的醫師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了電流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在一次醫療急救中,他大膽地使用了這項技術,使病人起死回生。
在後世,這名‘電工’的醫師執照鐵定會被吊銷。但現在,他使得種花在‘心臟除顫’技術上後來居上,一夜之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不可計數的心源性猝死病人,因為他的‘偶然發現’挽救了生命...
杜守義拿出了成熟的電路圖,甚至‘預估’出了準確的能量值範圍。這讓日後的研製工作幾乎變得毫無難度。
他把這項技術無償捐獻給了國家,但在整個研製開發過程中他耍了些小心眼。從一開始他就把這種除顫儀命名為:‘611除顫儀’。
日後,醫生們在急救過程中甚至會省略除顫儀這個稱呼,他們會直接喊:“快推臺611過來!”
大家都以為這是杜守義對這項技術‘發明日’的紀念,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這是他送給龔小北的生日禮物,一份載入了‘無量功德’的禮物。
611除顫儀研製成功後,他功成身退,拒絕了一切嘉獎、提拔,甚至拒絕了上大學的機會,繼續回軋鋼廠做起了一名普通電工。
因為這一連串夢幻般的‘騷’操作,讓杜守義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書法、小診所、工廠義務問診等等也被記者們重新重視起來,進行了相關報道。
日後每每回顧起一九六+四,杜守義的朋友們總是樂於稱它為:‘元年’。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從這一年開始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