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裡常會聽京都人說:麻溜兒上班去,麻溜兒快走....琢磨過味兒沒有?呵呵,沒錯,‘麻溜’二字就是出自這一行。得不得手都要快點溜。
燕,指的是以女色誘人行騙。這個‘燕’字取自《詩經,國風》中的‘燕燕于飛’。
《燕燕》是中國詩史上最早的送別詩。全篇高度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妹子,你咋走了呢?’。很生動很形象,一下子就描繪出了‘仙人跳’之類色=誘詐=騙的精髓。當然後世男=色=詐=騙也不少,這都屬於‘燕行’。
雀,就是‘缺’。先謀個官缺,然後利用身份詐騙。這指的是佈局嚴密的高智商團夥犯罪,是比較高階的騙術了。‘水變油’什麼的都能歸在這一類。
總之,‘蜂麻燕雀’,都是詐騙。有時也會和上四行連在一起講:‘金瓶彩掛,蜂麻燕雀’。具體原因不太清楚,可能因為這些行當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飯的吧。
跤把式也靠耍嘴皮子吃飯?當然。
摔跤的,變戲法的要靠一張嘴招攬觀眾,討賞錢。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這句話說的就是他們。
特別是戲法。一開始相聲戲法不分家,相聲術語中的‘包袱’、‘抖包袱’等等,這些術語都是從戲法中來得。
相聲名門常氏家族,開門立派的第一代大師常聯安先生,就是從變戲法,表演‘說口’開始闖出的名號。三十歲時才拜入了相聲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門下。這事扯太遠,不再往下說了。
既然都靠嘴吃飯,難免被歸到廣義的騙子一列。
這裡又有問題了:算命的,變戲法的歸於騙子也就算了,評書怎麼也會列在其中呢?
因為說評書的往往在關鍵時候就斷章,活脫脫就是個騙子,招人恨啊!
其實寫網文和說評書的差不多:一樣的講故事,一樣的斷章斷更,讓人恨的牙癢癢。
更有意思的是,網文還分了‘男瓶’和‘女瓶’。早早給自己貼了標籤。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瓶’行的......
‘蜂麻燕雀’之後是‘橫葛蘭榮’。
‘橫’,耍橫,幹得就是流氓,截道這些暴=力活。
‘葛’,又寫作‘戈’,乾的是坑蒙拐騙。‘蘭’,指賭=博。‘榮’,是小偷。
‘橫’,還能理解。‘戈,蘭,榮’這三個字號有點突兀,似乎和它們代表的行業並不挨著,那是怎麼來的呢?而且,‘戈行’乾的是坑蒙拐騙,不是和‘蜂麻燕雀’重疊了嗎?
事情是這樣的。‘橫,戈,蘭,榮’是姓氏,就是這四個行業的四大‘祖師爺’家族。究其歷史甚至能追溯到漢朝。
四大家族同氣連枝,弟子萬千,天南海北都有。於是就用‘祖師爺’的姓氏直接稱呼行業了。
有姓橫的?當然有,橫店嘛。只是姓‘戈’還是姓‘葛’,現在年代太遠有些分不太清了,據說應該是前者...
當然,這都是久遠故事,說法萬千。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負法律責任。
有些書友看到這兒也許有疑問了,那五花八門,三教九流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些加一塊兒能水篇論文,這裡只能稍微提兩句。
三教九流的提法最早,唐宋時就有記載,宋代官家甚至在朝堂上都用過‘三教九流’這個詞。它可以理解為全國性的‘職業分類總綱’,上至廟堂高官,下至販夫走卒統統包括在內。
而‘五花八門’的說法借用了兵法中的五行八門陣。它出現在明末清初。是把‘士農工商’之外的江湖行當,再剔除了娼、丐這幾個實在拿不出手的以後,重新進行了細分。也可以理解為江=湖人的一次‘自我身份認證’。
這其中的‘五花’,原先指的是江湖中幾個女人做的行當。比如賣茶賣酒的,唱戲唱曲的,青=樓裡的女大夫等等,這些女子行業相對是乾淨的。
到了清中晚,隨著天橋漸漸興旺,這才逐步有了明暗八門十六行的說法。這原先是京都獨有的,以後也擴散到了津冀。
針對明暗十六行,新種花成立後採取了一套組合拳。該收編的收編,該打擊的打擊。
到了六十年代只有‘橫’,‘榮’兩行還苟延殘喘著。其餘的要麼加入人民隊伍,要麼就徹底消亡。
所以前文說過,五六十年代是京都歷史上,地=下江=湖的‘至暗時刻’。朝不保夕,窮的都快當褲子了。但對萬千遵紀守法的普通百姓而言,這卻是前無古人的‘清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