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終明朝還是沒有采納,反而選擇了另立新君。
此外萬曆二十年,日軍大舉進犯朝鮮,李如松等率明軍入朝擊敗日軍,經過一系列的戰鬥後,雙方停戰議和,在談判之中,日本豐臣秀吉提出明朝把公主下嫁天皇的要求。
但最終明朝依舊是沒同意。
最後一個就是以“積貧積弱”著稱的宋朝,除了慶曆二年的和親提議外,早在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時,遼國在談判中曾要求“和親”,宋朝沒有同意。司馬光《涑水記聞》稱:“虜兵既退,來求和親,詔劉仁範往議之,仁範以疾辭,乃命曹利用代之。”
北宋末年,金滅遼後,乘勢攻宋,攻陷開封,俘徽、欽二宗,稱為“靖康之恥”。根據《宋史》記載:在此期間金人也曾對宋提出“和親”的要求,《沈與求傳》:“上曰:朕以二聖在遠,屈己通和……與求曰:和親乃金人屢試之策,不足信也。”
所以有宋一朝,儘管積貧積弱,卻從來都沒和親過。
朝堂大臣分成兩派,為此事爭論不休,趙禎已有好幾日未曾合過眼了,老實說,他也不想把愛女趙徽柔遠嫁與遼國。
但眼下不同,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遼國竟然親自派太子前來求娶福康公主,若是三言兩語就打發了話,肯怕必定惹得遼興宗震怒,到時邊關戰事起,生靈塗炭,亦不是自己想看到的。
所以一時間,趙禎陷入兩難之際。
福寧殿,趙禎正在逗弄著兩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而曹皇后和苗貴妃則在一旁做著針線活。
其中一個是朱才人的女兒,因為朱才人誕下女兒之後,不久就病逝了,所以趙禎給其取名為趙徽思。
曹皇后誕女之時,正直滿月之際,所以給其取名為趙徽月。
兩女皆養於皇后宮中。
趙禎忽然轉頭問道:“丹姝!你說,朕該不該答應遼國的和親請求呢?”
苗心禾一聽,手裡的針一時不查,刺破了手指,趕忙用手吸吮手指。
曹丹殊看了一眼苗心禾,又看了一眼身旁的兩位小公主。沒有接過話,反而說道:“官家!太子已離京大半年了,眼下南邊戰事已經結束,是不是也該早點回來了?”
趙禎言:“太子前些日子傳來訊息說還有些許事務要處理!只怕得十月份才能回來!”
曹丹殊又道:“官家!和親一事,茲事體大,現今朝中大臣分為兩派為此爭論不休,官家一時難決,想來定是有難處,臣妾以為太子乃國之儲君,不若等太子回京後,官家聽聽太子的意見,再做決斷也不遲?官家以為如何呢?”
趙昕先是思忖了一會兒,而後才道:“丹姝所言甚是,太子向來聰慧,想必對此事定有獨道的見解,朕這就去命人快馬加鞭傳太子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