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堅信,只要這些制度不被後世子孫篡改,就能夠使大明千秋萬代。
為此,甚至修了幾本家書,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有違祖訓。
這個時候,你跳出來告訴他:你錯了!這些制度都有大問題,大明就是因為這些制度,只存在了不到三百年就滅亡了。
真要這麼說。
別說是方修了,就算是太子朱標,今個兒都不一定能活著走出乾清宮!
因此。
方修此刻不是在想大明的制度有什麼問題,也不是在想怎麼解決問題。
而是在想,當著洪武皇帝的面,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只是。
他的這點心思,又怎麼能瞞得過洪武皇帝朱元璋呢?
朱元璋看著方修,用溫和的語氣道:“有什麼話,你儘管說,別怕得罪咱。”
“咱知道,你和那些人不一樣,你心裡是真的裝著咱,裝著大明,裝著百姓。”
“就算有些話咱不愛聽,咱也不會怪罪你!”
方修知道,這話只能聽聽,不能當真。
因此。
他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把自古以來便存在的幾大問題,拋給朱元璋。
儘量在不得罪他的情況下,改革一些弊政,也讓百姓身上的擔子少一些。
“陛下,那臣可就說了。”
“說吧,咱聽著。”
方修望向朱元璋,表情也變得嚴肅,正色道:“臣斗膽問陛下一個問題,陛下可曾想過,自立國以來,您一直輕徭薄賦,想著讓百姓休養生息。
為何這百姓的壓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重,甚至到了逼不得已淪落為流民,四處乞討的地步?”
此話一出。
朱元璋瞬間變了臉色,眉頭緊皺,陷入了沉思。
他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這民間疾苦,他比誰都更加清楚。
他也知道,自立國至今,已有十三年,各州各府卻仍然有謀反的事發生!
乞丐出身,一步一步打下江山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比誰都要清楚。
但凡百姓還有一點活路,是絕不會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謀反的!
換句話說。
即便是在輕徭薄賦不少年歲的洪武十三年,大明的疆域內,仍然有百姓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
而且這些百姓還不在少數!
這些,朱元璋心裡都清楚。
只不過,他想不明白,這是因為什麼。
明明咱已經把徭役、稅賦降了又降,百姓就算再苦,也不至於連飯都吃不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