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知道林府管家的實力可比京城第一鏢局的人馬都雄厚。
宋九娘本人生性淳良,待人極為親善隨和,知人善用。更有土司女子的野性。少有中原女子的繁文縟節。
有其母必有其子。
林蘭樓是經營莊園和商鋪的好手。這個李吹笛是知道的。
他和林蘭樓名下的商鋪六七家,他常年在外,林蘭樓一人在家打理的有條不紊。
他們在千里城莊園裡的管家,不下十人。
若是算上家僕和商鋪的夥計,至少也要有四五十人吧。
可是此處安撫司的府邸的管家和傭工,看上去不下百人。
李吹笛忍不住撓了撓自己的頭。
不曾想當年的鳳凰山莊的少莊主莫問荊卻以為林蘭樓是個窮人。
曾贈送他不少財物,並給他很多建議,讓他能夠開創自己的家業。能活的好些。
而林蘭樓沒有拒絕,他非常得體地接受了莫問荊的好意。
而且一直記得莫問荊的體恤提攜之恩。
也是因為感念莫問荊的好,甚至可以為了當年的這點饋贈情分幾乎搭上了性命。
可是誰知道命運是這般造化弄人。
林蘭樓為了莫問荊出生入死的時候,竟在陰差陽錯中遇到了金沙姑娘南喬,得了南喬所生的兩個寶貝孩子,梧桐和漁歌。能視為己出,親自撫養。
在奮力救莫問荊的時候,他也遇到了畢生知己,李吹笛。
一生生死相伴,不離不棄。
世間的事情就是如此撲朔迷離。
也許也還應了那句老話,好人有好報。
秘雲深根本閒不住,他約李吹笛一起出門,去附近的鎮子上四處走走。他想了解一下這裡的風物。
李吹笛卻笑道:“蘭樓的這處宅子離官道不遠。四處都是屯堡的軍民和工匠。風物人情應該會和南直隸的人差不多。”
畢竟太祖年間的三十萬大軍沿官道駐紮屯居,至今早已經成氣候,絕不會是單純的本地人。
他們當年可都是大明的皇家軍隊,至今依然享受著大明的優待和補貼。他們的富足早就了這裡的繁華。
據說這些當年來的三十萬大軍和家屬們依然記得自己身負皇恩的血統,不與本地居民通婚。
保持著漢人的習俗,保持了漢人的血統和風化。
這裡的屯堡人可是有著自己的優渥感和尊貴感。
李吹笛因為幾次路過貴州,這些情況他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待梧桐和漁歌早課回來,李吹笛陪他們吃了早飯,送他們去學堂後,李吹笛很願意陪著秘雲深去附近的小鎮上轉轉。
這裡是蘭樓的家鄉和故土,他也願意有更多的瞭解和親近。
果然,鎮上除了本地特有的物產之外,大多人依然是大明漢人的習俗和官話。
很少有什麼地方的官話有這裡的官話說的人那麼多,那麼普遍。
堪比京城。
秘雲深充滿了驚奇,道:“這裡人的氣質比中原還要尊貴。他們的衣衫做派簡直能和蘇杭相比肩。”
大明的服飾布匹樣式一度將蘇州視為老大,蘇州的樣式就被稱為蘇樣,向來有蘇樣冠天下的說法。
李吹笛笑而不語。
當然這裡可是大明軍戶和匠戶,這裡可不是隨處所見所謂的賤民。
整體看上去,這裡人儀容和身份自然要尊貴的多,也富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