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殘忍,難以想像……
他警覺地抬眼看了看,防盜門關得嚴嚴實實,落地窗簾靜靜垂著,紋絲不動……
他站起來,走過去,突然把窗簾撩開,什麼都沒有,只有窗外一片明朗的夜空。
回到沙發上,他再次閱讀這則《尋人啟事》,越琢磨越覺得奇怪:首先,啟事上沒有黃×的照片。這讓他無法確定剛才敲門的女人是不是她。另外,這則啟事對黃×的描述又過於簡單——身高1.60米,披肩發,穿白色連衣裙,略瘦——沒有什麼顯著的特徵,大部分的女人都符合這種描述。還有,別的《尋人啟事》都有聯絡電話,而這則《尋人啟事》只有一個通訊地址。
張巡看來看去,總覺得幾個字觸目驚心——“白色連衣裙”。
他決定給黃窕寫封信,向她提供這個重要線索——有一個很像黃×的女人,在長野出現了。
尋人(2
他之所以寫這封信,還有一個原因:他對黃窕這個名字很熟悉。讀大學時,他們中文系有個女孩就叫黃窕,很漂亮,她的老家就是吉昌市的,他不知道這個黃窕是不是那個黃窕。
當年,向黃窕獻殷勤的男生多如牛毛,只有張巡躲得遠遠的。直到畢業時,他才在她的留言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我像林彪愛搞陰謀一樣愛著你……
寫完了信,張巡開啟抽屜拿郵票。
自從有了電子郵件之後,他幾年都沒有寫過紙信了,竟然不知道要貼20分的,還是50分的,或者是80分的。最後,他貼了一張一元的。
他在信中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如果這個黃窕正是他大學的那個同學,那麼她一定會打電話過來。
接著,張巡就躺下了。
大約半夜的時候,他隱隱又聽見了那鬼鬼祟祟的敲門聲,一下坐起來,心中的憤怒陡然覆蓋了恐懼。她又來了!
張巡披衣起床,輕輕走進廚房,拿起一把菜刀,然後又輕輕走到門口,靜靜地聽。
“啪,啪,啪。”那長長的指甲又敲了三下。
張巡橫下一條心,猛地把門拉開,卻一下傻住了——光線幽暗的樓道里,只有一條白色連衣裙,像人一樣站著。
他手中的菜刀“哐當”一聲掉在了地上。
這時候,他“忽悠”一下醒了過來。
2奇巧的緣分
一週後,張巡收到了黃窕的回信,她真的是張巡的大學同學。
這是張巡第一次見到她寫的字,和她的人一樣,很漂亮。
畢業後,張巡已經和她三年沒見面了。他記憶中的她還是大學時代的樣子,美麗、清純、寧靜……這些氣質從字裡行間顯露出來。
黃窕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工廠,她沒有去,而是應聘進了一家外企公司,做文秘。她說,黃×是她的妹妹,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前一段時間,妹妹因病走失了。她告訴張巡,他見過的那個女人肯定不是黃×,因為她妹妹的脖子並不長。
張巡覺得這是一次奇巧的緣分,說不定,透過這一則《尋人啟事》,他和黃窕之間還會發生一點浪漫的事情。
有一點很奇怪,黃窕在信中依然稱她妹妹為“黃×”。也許她是不想讓張巡知道她妹妹的真實姓名吧。
從此,兩個人開始了書信往來。
黃窕的回信總是顯得遲緩一些,因此,每次張巡接到黃窕的信,都十分激動。
在通訊中,張巡說的更多的是大學時代的夢幻,現實生活的重壓,以及社會轉型期被徹底改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黃窕似乎不喜歡懷舊,也不關心現實,她更願意說她的妹妹。
漸漸的,張巡開始若隱若現地向黃窕表達他對她的愛慕之情。
黃窕沒有阻止他。這是一種暗示,至少證明她現在還是單身一個人。
張巡的熱情噴射得越來越猛烈,同時,他對回信的盼望也變得如飢似渴——郵遞員每天下午三點鐘送信。他總是在郵遞員到達之前十分鐘左右去小區信報室檢視——看前一天的信。如果郵遞員剛剛送完信就去看,若是沒有,他就會十分失望,這種心情一直要延續到第二天送信的時間。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日子都是見不到黃窕的信的。而張巡在送信前十分鐘去看,即使沒有也沒什麼,因為再過一會兒,今天的信就來了,希望也就來了。
他把無數失望的日子變得時時充滿希望。
他一直想不通一個問題:黃窕一直沒有給他打過電話,也沒有把她的電話告訴張巡。
三個月之後,他給黃窕寫了一封信,只有一行字:
黃窕,我要去看你。
3402
從長野市到吉昌市,寫信兩天可以寄達。
張巡是兩天後出發的。他估摸,信到了,他人也到了。這是張巡第一次來吉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