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
虞世南,歐陽詢,王績,褚遂良四人越看越心驚。
這首詩,無疑是可以流芳百世的好詩!
而且李白的書法也很好!
只不過,仔細品味後,發現詩中有消沉,但卻不甘消沉,希望有一天還會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不管李白是以怎麼樣的心情這些這首詩,都不能影響這首詩的質量。
絕世好詩!
“好詩!”
七十歲出頭的虞世南因為這首詩想起了自己以前的經歷,何嘗不是一路坎坷,行路難,行路難,但最終沒有放棄,迎來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令這位老人感觸良多。
歐陽詢也有不少感觸,“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好,妙!”
這首詩前部分都是消沉,但最後來了一個轉折,表達不屈,不服輸的心志。
第二天。
這首詩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耳中,讓唐太宗一愣,“是因為朕沒有放他出去歷練,意志有些消沉了嗎?
不過,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既然你有心,就還會有機會。”
然後親自把這首詩寫出來掛起,欣賞好半天:“不愧是太白,好詩!來人,請兩位宰相也來欣賞欣賞,這麼好的詩怎能沒人欣賞呢!”
有快樂,就要與人分享啊!
也不管人家房玄齡和杜如晦忙不忙。
至於李白心裡有沒有消沉,多少會有一些吧,因為他心中不只有詩賦,還想為百姓做一些事實。
所以才會選這首“行路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