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領兵殺到近前,藉著微弱月光,看見渾身是血卻一臉興奮的徐盛,大聲說道:“文向無礙乎?”
雖然徐盛早已雙臂發麻,但亦爽朗笑道:“些許小賊,尚傷吾不得,將軍放心矣!”
太史慈知徐盛本事,亦不客氣,喊道:“文向少歇,管承交與吾去追擊即可!”
徐盛確實沒了力氣,強追無益,當即同意道:“太史將軍速去,絕不能讓此賊逃脫!”
太史慈哈哈大笑,回道:“文向放心,吾自去也!”話落,引著士兵快速追去。
徐盛看著追去的太史慈,心中一鬆,而後大聲喊道:“降者不殺!”
……
徐盛精疲力盡的坐在地上,看著手下士兵抓捕俘虜,打掃戰場。
這一仗打得實在太過辛苦,徐盛坐在那裡不斷反思,想弄明白何以好好的伏擊之戰,會變成慘烈的遭遇戰?
那管承行至林邊,竟像早已知曉自己伏於林中一般,不加思索,直接命人放火焚林。
由此看來,極有可能自己在行軍之時暴露了行蹤,被管承斥候發現,所以其才會如此篤定自己藏身於林中。
“大意,當真大意!”徐盛心中暗暗自責,同時想道:“若以後再有如此情況,定要夜間行軍,白天休息,以免暴露行蹤!”
徐盛正在思考之時,一名士兵扶著一人走了過來。
到得近前士兵稟道:“報將軍,剛剛於後方發現檻車一輛,內囚一人,未敢專斷,特帶來與將軍定奪!”
徐盛藉著火把亮光看去,卻見是一位文士,面色慘白,精神不振。
徐盛心下好奇,起身問道:“汝乃何人,因何被賊寇所囚耶?”
此人正是鄭益恩,聽到徐盛相問,緩緩回道:“在下姓鄭名益,字益恩,乃孔北海手下從事。
因賊寇驅民攻城,故領兵出城阻敵,不想失手被擒,囚於車中,幸得將軍領兵相救,敢問將軍大名,相救之情,日後定報!”
徐盛看著鄭益恩回道:“吾乃麴將軍帳下徐盛,奉命前來伏擊賊寇,報恩之事無需再提,吾乃奉命行事,並非專為救汝而來!
觀汝文文弱弱,全不似領兵之人,那孔文舉何以讓汝領兵拒敵,莫非汝與孔文舉有仇怨乎?”
其實鄭益恩早已猜出徐盛應為麴義部下,先將徐盛名字暗記在心裡,而後回道:“徐將軍誤會矣,孔北海待吾甚厚,只因益恩不忍城外百姓遭難,執意領兵出城,故逢此難,實與孔北海無關也!”
徐盛聽完點頭回道:“汝一介文士尚能捨生為民,當真可敬,徐盛佩服!”說完向鄭益恩拱手施禮。
鄭益恩如何能受徐盛之禮,當即側身閃開,拱手回道:“將軍折煞也,救民於水火,實乃吾之本分也!
益恩自幼得家父教誨,學習大義,故不敢忘本爾!”
徐盛聽完心中微動,出聲詢問道:“令尊高義,必為賢士,敢問高名?”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