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然漸黑,太史慈卻依舊催促大軍急行,完全沒有休息之意。
在高密之時,太史慈已經向麴義誇下海口,誓要將管承人頭取回奉上,如今卻連管承的面都沒有見到,焉能作罷?
而且太史慈知道徐盛領兵兩千於半路伏擊,估計此時已然交鋒,故才如此心急,並非太史慈想搶功,而是擔心徐盛兵少出現意外。
賊眾五千餘,管承又有些智謀,萬一識破伏兵之計,徐盛豈不危哉?
太史慈正急行之間,派去探路的斥候飛馬趕回,大聲稟道:“報將軍,徐盛將軍正在前方十里密林之處,與賊寇交戰!”
太史慈聽到徐盛將管承攔下,心下大喜,急下令道:“全軍加速,馳援徐將軍!”
……
一番大戰,徐盛與管承皆傷亡慘重,若非二人在士兵心中微信頗高,恐怕士兵早已潰敗。
管承當真沒有想到,自己五千人馬,竟然殺不敗徐盛區區兩千人,難道自己就這麼不堪嗎?
想自己數年來遊弋海上,縱橫膠縣,未逢敵手,如今到得北海,何以如此步履維艱?
管承此時早已經殺紅了眼,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定要將徐盛及其手下士兵擊潰!
而另一邊的徐盛,同樣殺出真火,早前圍攻自己的數名賊寇,已經只剩下三人。
這三人之所以能活著,並不是武藝有多麼出眾,而是三人見事不妙便悄悄退下,轉而指揮士兵圍攻徐盛。
徐盛此時早已精疲力盡,若非其倔強不服輸的性格,恐怕早已心生退意。
一名賊將見到徐盛動作開始變緩,對士兵大聲喊道:“此人以強弩之末,不負前勇,必死無疑也!”
徐盛聽完全力刺死一名賊兵,而後放聲大笑道:“無膽鼠輩,只會藏於後方,可敢一戰否?”
賊將根本不為所動,大聲回道:“徐盛,汝大勢已去,速速投降,吾可替汝向承公求情,饒汝不死!”
徐盛聽完一邊殺敵,一邊大笑,高喊道:“只有斷頭將軍,絕無投降徐盛!”
“文向壯哉!”
徐盛話音剛落,忽聽遠處傳來一聲贊喝,而後便是一支利箭飛來,不偏不倚,正中剛才那名賊將後胸。
“啊……!”賊將尚未來得及反應,便被太史慈一箭射於馬下。
此時天色早黑,太史慈竟能憑藉賊將喊話的聲音,準確判斷出其所在的位置,當真箭法如神!
徐盛聽到太史慈的聲音,心中興奮,高聲問道:“可是子義將軍乎?”
太史慈一箭射死賊將,隨後將弓背好,提槍在手,大聲回道:“文向勿慌,某家太史慈來也!”
徐盛聽到果然是太史慈,暢快大笑,對士兵大喊道:“援軍來也,隨吾殺!”
而此時管承亦聽到太史慈的聲音,心頭大駭,再也顧不得許多,大聲下令道:“形勢危矣,速撤!”說完也不管其他人如何,自己大刀連揮,殺出一條血路,縱馬而逃。
賊兵早已是強弩之末,聽到管承大喊撤退,又見太史慈援兵殺來,頓時慌亂,四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