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名邊軍入城,隨後策馬的邊軍也不斷入城。
“不要減速!不要減速!”
前方帶隊的邊軍軍官扯著脖子狂吼,讓那些已經進城的邊軍保持速度向前衝。
若這些人剛進了城就鬆懈下來,放緩馬速,那肯定會導致後來者被堵在城門口,萬一引發了大規模踩踏就完了。
好幾千裡都逃過來了,現在卻死在這最後一哆嗦上,那不冤枉嗎?
但城牆上的趙匡義和秦檜已經顧不上這些小細節了,他們的目光又遙遙望向了北方。
一是尋找吳三桂所在的帥旗,二則是兩人又發現了緊追在後方的金人騎兵。
帥旗只有一杆,並不難找,甚至兩人還發現了在一干大軍中最顯眼的吳三桂。
奔逃千里,終於生還的吳總兵心情異常激盪,誰知道這一路走來他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吳三桂也看到了城頭上離著的秦相和趙大將軍了,甚至還有心情向他們露出一個笑容。
只不過他這番舉動確實是把媚眼拋給瞎子看了,上面兩人根本沒心情搭理他,而是都面色凝重地望向更北方。
金人的騎兵已經咬著邊軍的屁股追上來了!
兩人將金人騎兵的速度和下面邊軍入城的速度稍一對比,一下子就得出了結論。
照這個架勢下去,恐怕等邊軍走到一半的時候,就會被人家追上!
河對岸的吳三桂遙遙望見秦檜和趙匡義的臉色,也察覺出不對來,和身邊的一眾將領向後望去,也是一個個嚇得不輕。
正在過河的邊軍們也察覺到了身後傳來的動靜,河對岸的橋前已經開始出現騷亂,因爭搶過橋機會而墜河的騎兵都出現了好幾個。
“穩住!穩住!
”
吳三桂急的臉都紅了,要是人家還沒殺到,自家先自亂陣腳死上一大半,那就太丟人了。
在各個督戰隊的維持下,過河的邊軍又恢復了方才的秩序,只不過無論是誰都能察覺出來,大家的心已經亂了,動作較之前都急躁了好幾分。
幾個將領面上隱現幾分焦急,緊張地討論著對策。
但有些事可不是單純著急就有辦法的,邊軍脫險的速度受他們入城的速度限制,就算想快也快不了。
在這種危機時刻,城頭上突然傳來了一聲大喊:“吳總兵,快分出你的兵馬從東、西城門進城!
”
吳三桂和一眾將領驚愕地向城頭上望去,發現扯著嗓子喊話的正是右相大人。
雖然秦檜沒上過戰場,可在皇城裡應付過那麼多皇帝陛下的奇招怪式,幾分急智終究還是鍛煉出來了。
以堂堂右相眼光來看,此刻對這些邊軍們來說最重要的並非趕緊入城,而是趕緊過河。
只要過了河,他們與金人騎兵之間就有險可依,就算不進入內黃縣城,他們的生命安全也有了保障。
入城還只有一座城門,但過河卻有四座橋,過橋的速度比進城的速度快了不止一點!
被他這麼一提醒,吳三桂和一干邊軍將領也當即回過神來,急忙勒令已經過河的邊軍趕緊散開,分向東西進城,莫要擋著後面兄弟們的路。
經此一舉,邊軍們過河的速率果然快了不止一籌,在金兵到來之前就成功渡河的機率也大了不少,吳三桂等人一下子鬆了口氣。
城頭上的秦檜、趙匡義還有幾個左威衛的將領也是紛紛鬆了口氣。
但事實證明,他們還是高興的太早了。
奔騰的衛河之上,三座木橋和一座石橋依次排列,承載著數萬邊軍逃生的希望。
但就在這種關鍵的時刻,其中一座較小的木橋卻突然出了狀況。
卡察~
卡察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