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這才如夢初醒,万俟卨的頭點的和啄米的雞一:“蓋,我們當然蓋!”
別說蓋一個章,他們倆恨不得一下子在上面蓋上十個章!
一定要把蔡京的這份辭呈敲定下來!
秦檜不在衙門中,要用他的右相大印必須得有中書左侍郎和中書右侍郎都同意才行,然而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叫問題。
不過片刻時間,老太監就帶著加蓋了中書省批文和大印的辭呈來到了一街之隔的門下省。
嚴嵩看到這份辭呈後,心中的震驚不比王次翁和万俟卨少,但由於他之前有了心理準備,所以面上還是維持著鎮定。
但手上的動作還是暴露了他激動的內心。
嚴嵩一把將老太監手中的辭呈接過,提起筆就在上面寫下一行批文,隨即拿起左相的大印砰地拍在了其上。
老太監嘴角抽了抽,看嚴嵩這架勢,似乎生怕動作再慢一秒,紙上的字就要飛走了。
“嚴相,既然中書、門下都勘驗無誤了,那此道辭呈便已成定局。”
老太監笑呵呵地道:“剩下的就是門下省的事了,咱也不多打擾了。”
嚴嵩點了點頭,沉聲道:“魏公公回去向陛下覆命便可,剩下的就交給本相了。”
一到詔令行程後,一般都是由門下發出內朝,送到六部去執行。
老太監聞言後卻沒有立即離開,而是面上帶笑地對嚴嵩道:“嚴相,陛下讓咱給您帶句話。”
“再次人心惶惶之時,還是以朝廷的穩重為上,以冀州的戰事為先,無需太擔心別的。”
嚴嵩愣了片刻,仔細地品味了一下這句話,隨即向老太監點了點頭,拱手行了一禮:“請代本相回覆陛下,臣知道了。”
老太監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說,直接反身而去。
隨後,這封辭呈被送到外朝尚書省,一場風暴由內而外,毫無預兆地爆發開來……
蔡京的辭呈無異於一顆炸彈,在局勢緊迫的京城中轟然爆開,將所有朝廷官員震的呆若木雞。
先前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傳言,誰也不曾想過乾的好好的從一品尚書僕射竟然要請辭!
而且他的辭呈竟然火速透過了皇帝陛下、中書、門下的同意!
要知道,如尚書僕射這樣的宰輔之臣致仕退休都是有程式的,一般要經過三辭三讓。
也就是說大臣上了第一道辭呈或者乞骸骨疏,皇帝一般都不會同意,而是拒絕其辭職,然後再派人挽留規勸。
大臣先表示被勸住,然後等風波稍過,再上第二道辭呈。
此時皇帝還是不同意,難捨君臣情分,再次挽留。
這次大臣又被勸住,但過一陣子後又會上第三道辭呈,這時候皇帝知道這個大臣去意已決,挽留不住,萬般無奈之下,這才不得不同意其致仕。
這個過程一般持續一個月或者數月的都有,而且規格也不僅限於三辭三讓,五辭、七辭什麼的都有。
大乾甚至還有位皇帝為了留住他的宰相, 任那位老大人一連辭職了幾十次,都要繼續挽留他。
這個程式是為了表示大臣賢德、皇帝恩厚,雙方不斷推讓。
可如今蔡大人僅僅遞了一次辭呈就被同意,這恐怕是史上頭一遭了!
而且一天之內……不是一個上午就成功辭職致仕,蔡大人這恐怕也開創了史上最快致仕的記錄。
要說這其中沒什麼貓膩……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蔡大人和皇帝陛下之間肯定是爆發了什麼矛盾或衝突,才會鬧到現在這個局面。
僅遞上去一次辭呈就被皇帝陛下、中書省、門下省火速同意,這是得關係多麼僵硬,才會鬧成現在這個一點臉面也不顧的局面??
還有,蔡大人又為何會被皇帝陛下壓了一頭?竟然遞交了辭呈?
他會這麼簡單就認命嗎?他的那些黨羽們肯答應嗎?
整件事情中到處都是令人疑惑不解的地方,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變化讓朝中的大臣們嗅到了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