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吳國的精力都花在蜀中。
對南中、蜀中豪族堂而皇之的封官許願。
直到目前為止,西陵督陸抗的大軍還在永安城外虎視眈眈。
吳國的交州刺史劉峻、監軍虞汜、大將修則領三萬大軍陳於邊境上,對南中虎視眈眈。
蜀中可謂內憂外患。
不過杜預一句話還是讓全場安靜下來。
周旨、田章、李特等將領一臉佩服。
爰邵拱手道:“都督之言是也,我軍皆為北士,冒然入南中,必起疫病,若進退失據,再折大秦軍威,蜀中非國家所有也。”
成都的三萬秦軍都是涼州出身,在成都都有些水土不服,更不用說南中。
天時、地利都在敵人手中。
杜預沉聲道:“紹先乃當世之國士,文韜武略俱為一時之選,必不負我,諸位勿憂,南中定然無憂!”
此時的南中其實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亂。
霍戈在南昌縣枕戈而待。
南中豪強也並非全部反叛。
正如當年雍闓叛亂,王伉、呂凱誓死不降一樣,南中豪強視中土為正宗,保持著士人的氣節。
士族豪強並非無可取之處,他們在南中兼併土地,圈禁人口是真,但同樣也讓這片不毛之地逐漸漢化,是漢文明在當地的中堅力量,維護漢家之傳承。
只有爨氏捨棄了原本的班姓,反向與當地土人融合。
爨、孟、李、董、雍、毛、朱、呂等大族,鐵了心舉兵反叛的也只有爨、雍兩家,孟氏雖然響應,但只停留在口頭上,其他的幾家唯霍弋馬首是瞻,都在看他的打算。
士族豪強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
霍弋案几前擺著兩份詔書。
一份來自洛陽,進封他為南中王,世代鎮守南中。
一份來自建業,封他為徵南大將軍,建寧郡公,也是世襲罔替。
與晉國和吳國相比,秦國就有些寒酸了。
只有建威將軍,加虎賁郎將,金水亭侯。
跟在蜀國滅亡前的待遇相差無幾。
“諸位有何想法但說無妨!”霍弋淡淡道。
楊稷、毛炅、解系、孟月、馬融、李松、王承、董元等十四員將吏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