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但凡為大秦勞作的百姓、將士,當然也可住進新都,可在西城建設大量民坊,每年十石糧租給百姓。”
按長安的規模,住進二三十萬戶百姓不在話下。
一戶十石糧食,一年就是兩三百萬石糧食了。
按照大秦的均田制,成年男子五十畝地,女子二十畝,一畝產量三石粟、兩石麥,一戶四到五口人,按最少的算,一百畝地是有的。
十石糧食難度不大,百姓也負擔的起。
而且搬入長安之後,還可以做些手工業,農閒的時候做些小買賣,生存壓力不大。
統一天下之後,楊崢會逐漸恢復到十五稅一的地步。
雖然比不上漢代的三十稅一,也算是稍有的輕徭薄賦了。
“民坊不可建的太華麗,能遮風擋雨,寬敞明亮乾淨即可。”楊崢叮囑道。
楊旭不解,“父皇,這是為何?”
衛瓘拱手道:“啟稟太子,民坊若是建造的太好,有錢有勢之人,會強奪民宅,百姓就住不到了。”
“學生明白了。”楊旭向衛瓘還禮。
這麼一來,也節省了工期和投入。
按照嵇康的搞法,整個新都都弄的富麗堂皇也不現實。
楊崢倒是覺得有格局就行了,畢竟達官貴人們會按自己的想法改造宅邸。
老百姓也會自己收拾。
“格局還可以再放開一些,新都城外,風景秀麗之地,可以建造些莊園,將來高價賣給有功將吏。”既然要收割,不妨步子邁大一些。
士族豪強要收割,勳貴也要割。
劉珩這廝都能買兩個絕色的胡姬,說明這幫人的購買力還是有的。
尋常胡姬都不便宜,更不用說劉珩買的兩個。
長安城中,已經有不少勳舊開始置辦田宅……
“城外的一些空闊之處,也可以建些小城,一來可以做防守之用,二來,提前為中原士族豪強準備住處!”
天下統一後,關中人口肯定會暴增,提前準備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嵇康呆呆的望著楊崢,眼神既怪誕,又驚訝……
今天帶給他的“驚喜”的確有些多了。
不過這也辦法,儘快統一天下,便能多儲存些元氣,也能減輕百姓的負擔。
“那就爭取今年年底住進新都!”楊崢盯著嵇康道。